《好好学习》成甲的这本书值得每个人好好阅读,起初读这本书是为了找到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什么,如何学?后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书中反复提到的很多词语,比如临界知识,复利效应,二八法则等等。这些词语让我眼前一亮,促使我弄懂意思,结合书中的解释举例和查其他资料整整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才完成一本书,但是收获很大。让人感觉到听君一席话,胜读我十年书。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和学习这本书,让所有人都受益。
序和引言
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大于人与猪的差别。——史铁生”
这句话特别的喜欢深深的今早的脑海里就等着下次写文章,是到时候用。引出一词——认知
二、术从简,道从心——对本书的评价
三、自序
1.怎么学习?
作者从各个地方学习关于怎么学习的知识,开始慢慢的把从不同领域获取的信息整合起来,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
@每天自省一个习惯来锻炼自己,利用这个方法来掌握学习到新的知识。
每日自省日记——反思成修——知识内化,形成战斗力
2.一切学习和努力的三个目标:(1)解释问题,(2)解决问题,(3)预测问题
3.知识管理
(1)定义: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提高我们改变认知或行动的速度
(2)三个维度:①数据管理(技巧),比如下载的文件怎么保存?学到的知识点,怎么归类?
②信息管理(应用),比如,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用思维导图,增强解释?
③底层规律(认知深度)
四、引言
1.知识的定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
如果你看一篇文章之后,点头称是,然后生活照旧。那么这篇文章和其他所有类似文章一样,都只是一个信息。只有你看完一片文章了解一个观点之后,受到启发,改进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做事的方法,这个信息才是知识。
衡量你的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是学习之后,你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变。
2.临界知识的定义:能够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
第一章 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知识与知识是不一样的, 有些知识比其他知识的威力更大。少数的知识能够给我们带来关键的影响,这就是临界知识。
(・ิϖ・ิ)っ核心概念:临界知识——经过深思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和定律。
掌握临界知识,我们变成开启学习的“少即是多”,“四两拨千斤”的模式,从而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
如何提升认知深度?
举例:有人问为什么北京房价那么高?有两种答案。第一个回答都是炒房团搞的。第二个回答是北京的土壤地供应稀缺,而高购人群又过度集中,所以推高了价格。第二个回答似乎比第一个回答更有深度。两者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别:
第一,从形式上看,深度回答是在分析具体现象之后,找出抽象规律。
第二,从回答的思考方式上看。深度的答案往往依托于有实验验证或者数据分析支持的结论。
第三,从答案效果上看,深度的答案能够更普遍的解决类似的问题,启发我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
哪些无用对你有用?
我们一生就需要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一,公共基础课:可执行能力
每天用到的执行能力,例如:时间管理,资料保存,商务礼仪,沟通谈判的。
二,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
能够打完整场战,役解决系统问题。
三,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
掌握临界知识认知,认知事物更底层的结构与规律。
值得学的知识
1.对于没怎么接触过社会的人而言,接触一下社会各行业是有好处的,毕竟直接的生活经验很重要;但是,多元的经历如果不能帮助我们提升认知深度,从长期来看,也是低效的。
2.一开始就能带来直接利益和诱惑的事情,很可能要拿未来的机会做代价。
斜杠是提升认知深度的结果,而不是追求多元的结果。
3. “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在这个世界上,想做到极致,恰恰要学习“无用之用”
注: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没有用的用处,才是最大的用处
在我看来,各种表面上看起来无用的,不相干知识,最后在底层都会联系起来。而一旦你理解的这一点,就找到了知识一通百通的突破口。比如,你对历史感兴趣一定会研究到地理和人类文化;而研究人类文化,就一定会进入心理学和传播学的领域等。
第二章 掌握临界知识的底 层思维与方法
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书中让我觉得最打脸的内容是我以往读书也有多次陷入其所谓的“低水平勤奋陷阱。”自己这几年买的书特别多,却也遗忘不少,每天海量的信息,充实自己的世界。读过的书,写过的笔记,也无暇去回顾总结和反思导致很多好书看完以后,当时感觉是酣畅淋漓,却时间一久,发现自己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还是会犯书中提及到的一些问题,没有把理论有效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本以为是时间长了容易忘,需要把读书笔记多温故几遍,加强记忆。却被成甲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是因为那种阅读+划线/摘抄读书方法是把一本书,拆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读书就成了理解和记住这些孤立的知识点罢了。这不是我们大脑所擅长的行为,大脑的记忆,靠的是将信息和就经验联系起来。
一、 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1.读书方法的升 级: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2.放慢速度,让读书事半功倍
3.要解决某个问题时,主动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二、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两个心态
1.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减少“习惯性防卫”的影响→培养“绿灯思维”(积极考虑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考虑我的观点是不是可以在别人的意见里进化得更好)
2.以慢为快:“结硬寨,打呆仗”,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比如学习掌握临界知识)
三、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培养筛选和加工我们过去的经历(优势和弱点、错误假设和生活灵感),改变旧假设、发现新假设的能力,指引我们之后的道路,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
1. 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
(1)反思的应用
①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出结果
②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2) 反思的效果
①不仅能够解释这件事情,②而且能够解释更多相关的事情,③让我们在看似孤立的事情背后建立了可能的联系,④让我们有可能用这个假设指导其他领域的行动。
(3) 反思的作用
①发现知识误区,避免跳跃性假设,记反思日记:事实→大脑解读→假设→行为
②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多问问自己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错误或方法。
③督促我们检查学到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美国之梦:富兰克林自己的故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每日反思对标、“打卡”;每天反思对标同样的内容,自我催眠;对标管理过程标准化为“对标→对表(更加精细和易于比较)→对照”三个步骤
(4) 训练反思能力的三个方法
①从小是反思,深入突破:反思日记从反思的问题的过程入手,找到改进的办法
②把生活案例化处理:“教育的根本定义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经验的解读方式”,“人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得到了反馈”。
③培养些反思日记的习惯:通过分类让自己思考生活(写感受和思考),自定义最适合自己的日记方式,不断演变,提前分类,引入临界知识,用底层思维思考每天的生活。持续反思带来隐形的竞争力。
2. 以教为学:知识输出额外的三个价值
(1)督促自己发现只是阻塞,打通已有知识
(2)强化记忆和认识
(3)教别人之后,别人提出提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①备课要大量查阅资料,购买书籍
②主动查询不同的观点和不支持自己结论的反面案例
3. 刻意练习: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1)元认知:对我们思考过程的思考
(2)元认知与临界知识:一个是思考的过程,一个是思考的工具
(3)刻意练习与临界知识结合应用
①对基本核心知识画小圈
②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
③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
四、 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1.记录
(1)如实地记录过程: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只有坚持做如实记录的人才能深刻理解这句话。如实记录的过程的第一个价值是有丰富的材料拿来吸取教训并且加速成长,第二个价值是记录的时间跨度越长,就越可能让自己看到更深层的规律。
(2)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记录的过程,其实是联想、启发、归纳、研一的大集合,是调用自己所有知识去重新解构和重构问题的过程,是记录帮助学习快速提升的关键环节。
2.定期回顾:回顾,让我们能够在平淡生活中创造惊喜,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1)周/月度回顾:审视问题解决思路
(2)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激发灵感
(3)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4)备份短信,对每一次对话录音,提醒定期回顾,建立核查清单,回顾重要人脉
(5)付费购买:影响提升认知效率的因素(①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②用于学习时间)引发提升认知效率的努力方向也有两个:①提升自己的学习内容的质量(买书)并增加数量,②增加有效学习的时间(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