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在路上|成人的世界
毕业了,在专属于我私人四年的2平米小空间里。我对着每一件陪伴我很久很久的物品絮絮叨叨,头脑中有着激烈的斗争:留还是不留。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过程,纵然再不舍,有些东西依然是要舍去。但是,看到《小王子》的时候,内心坚定的告诉我:留下带走。
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下看这本书是不一样的感悟。接触这本书的时候,处于与室友关系紧张的时候。我不懂为什么人与人的交往有那么多的杂质呢。每天回到寝室戴上耳机,靠在床头抱着《小王子》,以此来拒绝与他人的交流。
现在想起《小王子》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小王子在不同的星球里遇到的不同的大人。在住着国王的行星上,国王最在乎的就是权威得到尊重。正如现在的一些家长,他们所谓的权威就是孩子无条件的顺从,他们如同专制的君主,容忍不了反抗。
大人自己什么都不懂,总是要小孩子来给他们解释。一直觉得很奇怪,小孩子的世界这么单纯,为什么成人却永远不能懂他们呢?所有的成人曾经都是小孩,说好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呢,果然是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慢慢长大的小孩渐渐忘了属于自己的简单纯粹,从而才能变成大人。
电影《小王子》中小女孩的妈妈本着为女儿好的心理为自己的女儿制订了异常严苛的“人生规划表”,在我眼里,这只有机器才能真正的严格按照这所谓的“人生规划表”。连最自律的大人也难以按照这规划表来生活,更何况是一个小孩子呢。孩子的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这种只能与习题为伴。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千千万万种,却总是有那么多的家长不约而同的选择的方法却有违初心。因为我现在是从事于早期教育工作,平时接触的家长比较多。发现有很多家长把培养孩子的责任给了老师,一到假期就带着孩子奔波于各类早教机构。当然不可否认早教的的确确是能够系统的帮助幼儿成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由老师来进行。
之前在一家绘本馆上班,一节所谓的精品绘本课课时费是一百多,主要活动是讲故事和手工。不可 否认老师讲故事的能力可能会比较强。但是如果家长愿意把这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来与孩子一起看绘本,给孩子讲故事,自己陪孩子做手工,收获的肯定很大,不仅仅是对孩子,而且还包括家长。
毕竟老师上课不可能时时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动态,课程的流程是一定要完成的。毕竟老师的精力有限,幼儿的表现是不可控的,一节课完整的流程下来需要控制在一个小时,很多东西都限制了。如果换成是家长自己来陪伴,即使讲故事的能力不是非常专业,但我相信,孩子更喜欢父母的陪伴。当你花了一个小时的陪伴之后,幼儿的知识不仅能够有所提高,而且亲子间的关系更亲密,父母也能够体会到一种归属感和价值感。
其实,最应该受教育的应该是家长。只愿每个家长都能记得自己曾经是个孩子。
ntent_����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