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中国也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国,直到现在,各族同胞依然保存着以茶代礼的风俗。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的茶走向世界,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茶在中国发现和利用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种茶、制茶、鉴茶、品茶不仅有深奥的学问,也形成了具有中国各地特色的茶文化。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由于受地域的影响,中国人的喝茶的普及率总的来说南方比北方要普及,东部优于西部。中国著名的茶产地大多在中东部地区。
饮什么茶用什么茶具是非常讲究的,有瓷的,有玻璃的,还有用紫砂的。说到紫砂,人们一定会知道紫砂之都江苏宜兴。但是随着资源枯竭和保护,宜兴紫砂正面临着选择的阵痛,而紫砂壶的价格更是一路飙升,而一些使用工业原料以次充好的产品更是鱼目混珠。老百姓想拥有一把紫砂壶真的那么难吗?
游客来到北方紫砂之都——山西乡宁,必然要鉴赏这里的特产紫砂产品,看到工艺精湛的紫砂真品,内心既惊喜又期待,难免想念着有一个紫砂壶摆在写字台上,这个小小的愿望不经意间就可以实现了。提起紫砂壶,人们自然会想到宜兴紫砂。实际上在上个世纪70年代,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就发现了类似于宜兴紫砂的陶土,并在乡宁县建厂,聘请宜兴的工艺师来山西传授制壶技艺。但乡宁的陶土粘性比宜兴紫砂大,为了把紫砂壶工艺移植进山西,乡宁的紫砂师傅不仅前往宜兴拜师学艺,学习紫砂壶的传统制作技艺,还特意从宜兴带回纯正的紫砂泥,用于紫砂壶的制作与研究。80年代,“中国乡宁”款的紫砂器不仅港台外地还出口国外,紫砂质量与宜兴不相上下。我的这一对异形紫砂杯就是那个时期的作品,杯子形状模仿树桩,四周用黄泥兰泥装饰的梅花和竹叶。杯子的造型优美,雕工准确,质量不输宜兴。
乡宁紫砂的优势首先在于优质的原料,乡宁县的紫砂(紫色砂质页岩)系产于二叠纪细砾岩之间,为紫色或绛紫色粉砂质页岩及其风化物,平均含铁10%左右,且质地细腻坚硬,适于雕刻,易于着色,透气性、可塑性、稳定性是高档陶制品上佳的原料。除此之外,就是巨大的储量,可达十亿吨以上。谁拥有资源,谁就可以赢得未来,对于中国紫砂市场来说,乡宁紫砂产业的未来不可估量。
乡宁拥有历史悠久的紫陶史。乡宁古称鄂邑, 史称“卧牛之城”,有人曾用一首诗描述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中小城。这个古老安宁与世无争的古老县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古至今,名人辈出,也有着许多流传于民间的动人传说。相传郑崇俭在殿试时,皇帝问他的家乡,郑答曰:“南北无二里,东西一条川,人饮泉中水,牛耕山上田。”这个坐落在万山之中桃花源式的小城镇活脱脱呈现皇帝的眼中!
早在5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乡宁先民就开始了烧制陶器。在辽金时代,工艺精美的陶瓷制品已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形成了中国紫陶史上“南宜兴北乡宁”的发展格局。由于工艺水平低,过去乡宁的紫陶产品一直停留在低级阶段,守着绿色的原矿,过去一直是生产花盆和出售原料的状态。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县里的制陶工匠开始向制作紫砂壶等品茶器具上发展,为乡宁紫陶的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紫砂工艺品在乡宁十分盛行 ,其成品之精美,设计之精妙,成为乡宁每个家庭接待客人的必备之物。乡宁的紫砂工艺品不但畅销省内外,甚至远销国外。
乡宁紫砂起源于原乡宁县第二轻工业局(现在的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的下属企业乡宁县西坡陶瓷厂,后更名为乡宁县紫砂厂,地址:在西坡镇洞子坡,当时有职工200多名,1974年二轻局在各公社的企业归所在公社管,二轻局就把西坡紫砂厂迁移到原乡宁县汽修厂(现西街小学)。因修建西街小学占用了紫砂厂地盘,紫砂厂又迁到扇子坪(原工程队的砖厂)更名为乡宁县紫砂二厂。
紫砂创始人是时任西坡陶瓷厂厂长邢立山,技术员吴怀成,老一辈二轻紫砂人他们为创业紫砂经历了千辛万苦,为选上称的紫砂原料,技术员吴怀成领着徒弟王致明带着干粮背着水壶徒步走遍了乡宁的山山岭岭,又从江苏宜兴聘请了谈干儒、唐华英、唐永良、周合珍四位师傅为紫砂厂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谈师傅的得意门生有现在乡宁城的吴志文、雷振家、李秋苹,她们的作品可以与宜兴的大师作品相媲美。制壶人都有着从学徒、出师到独立创作的坎坷历程。由于紫砂工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长期作用,乡宁从七十年代末开始逐渐形成“文笔紫砂一厂”、“文笔紫砂二厂”的生产规模。山是聚居地、矿源地、烧制场,川是运输线、生活街道,山川既是生态本底,也是紫砂生产和聚落生活的依托,体现出鲜明的紫砂工业城镇特色。
1983年生产的六方平口花盆和低腰盆景被评为省优质产品,松鼠葡萄茶具在福建举行的全国工艺品展销会上获优秀新产品设计三等奖。1984年,松段壶茶具获省二轻厅新产品展销铜质奖。1985年,一捆竹茶具获省二轻厅新产品展销银质奖。1985年3月15日在北京市中山公园西展厅举办了《乡宁紫砂工艺品展销会》,原中顾委第一副主任薄一波为展销会题写了会匾。
然而,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煤炭产业的发展,追求“短平快”使乡宁原本鲜明的“北方陶都”特色逐渐变得模糊,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和景观环境品质未能得到应有的保障,经济转型建设“欠账”较多。为此当地政府广纳贤才,欲开创中国北方紫砂之都新纪元。过去,一提到紫砂,人们首先想到江苏宜兴,如今,再提到紫砂,马上就会联想到北方的乡宁。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是乡宁紫砂大发展的时期,尤其近些年,当地把紫砂作为首个轻工产品进行扶持,把乡宁紫砂带上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没有人才,他们就去紫砂之都去聘请,他们以秉承传统文化,聚集南北技艺,挖掘紫陶精华,打造传世精品为发展理念,开创了中国北方紫砂的新格局。
金砂紫陶是乡宁紫砂的领军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技术工人。聘请了原乡宁紫砂厂的5名老紫砂艺人当师傅,传授、带领美术系毕业的大学生加工、制作紫砂产品。其中,李秋萍等3名师傅的紫砂制作工龄均在30年以上。分期选派员工到宜兴等地,学习先进的紫砂生产工艺及制作技巧;聘请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对紫砂的制作工艺进行指导;到宜兴聘请炼泥经验丰富的师傅来公司对炼泥工人进行培训指导。聘请国家书法协会会员赵学艺担任紫砂产品雕刻师傅。
经过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公司已突破了窑变技术,开发出紫砂矿泥27种,紫砂产品6大类20余种,且全部纯手工制作。生产的六方仿古壶,经过层层筛选,被确定为临汾2018国际马拉松“尧王杯”指定奖品。目前公司已生产经营工艺紫砂、日用紫砂和园林紫砂为主的系列产品,精心加工,在保证绿色天然的基础上,严谨规矩、华丽装饰,让天青、栗色、暗肝、米黄、青灰等各色风采异呈,赏心悦目,秉承古韵清风,蕴含南北文化,自成一派,做工考究、典雅脱俗,现今已经深受茶道爱好者,古玩收藏家的侧目、喜爱。精雕细琢,件件出精品。
有幸在现场欣赏各位老师们制作紫砂壶的过程,既是一次了解学习的机会,也是一次感受紫砂魅力的过程。一块块泥料在老师们的手中由泥条变成泥片,然后用拍身筒的方法一点点打成圆形的壶身。他们旁若无人的神态,专心致志的目光,忘我的状态,是紫砂佳品的根本保证。
紫砂器成型的主要方法是手工捏作、印模。对圆形的茶壶其壶身用“拍身筒”的方法,对方形(包括四方、六方等)的茶壶其壶身用“镶身筒”的方法。两者都是先做好各个部件,再把各个部件粘在一起,再进行表面精加工,特别是接口部门的加工,完全是手工捏作才能完成。尤其是壶嘴,壶盖钮,壶把,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就是一件废品。
做好的茶壶首先要阴干,去除掉壶胚内的水分,否则烧制时候容易烧炸裂,阴干大概要两三天左右。器坯阴干后装匣钵进窑烧制。紫砂器烧成后还需整口,有的还要抛光包铜、金银丝镶嵌等等,七十二道工序细节处理,1200度高温煅烧。精工细作,一丝不苟,专注细节。
每个大师都有自己和学生们在一起的工作室,学生们可以随时观摩到大师制作作品的全过程,大师随时指导学生们的作品,对存在的问题和毛病及时修改。这种面对面的指导交流对于学员们的技术水平提高效果非常好,展现了大师们的风采。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喝茶是一种文化,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生活享受。可以养心养性的紫砂壶是一种炻器,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紫砂透气不透水,源于其接近瓷化的致密结构,还有那断口为贝壳状或石状的较大强度,故此,紫砂茶壶有“世间茶具之首”的美誉。
紫砂壶是透气不透水,养壶在于外养与内养。外养就是勤泡茶,勤擦拭。泡茶时温度较高,壶壁上的气孔就会略微扩张,此时可用茶巾擦拭紫砂壶表面,使茶汤中析出的多种元素浸润于紫砂壶壁的气孔之中。日复一日,紫砂壶吸茶汤之精华,得主人之心性,就逐渐温润灵气了。在人们的眼里,这里生产的紫砂壶一件件都是经过工匠们精心制作而成,他们已经不是一件品茶的器皿,而是可以收藏的艺术品,可以赠友,可以传世。
古往今来,最好的泡茶器皿属紫砂壶莫属,日复一日,紫砂壶吸茶汤之精华,得主人之心性,逐渐温润灵气,所谓“修于内而形于外”。紫砂壶的关键在于内养:一壶一茶,持之以恒。因为紫砂壶原料特殊,而且气孔结构独特,吸收茶汤同时释放紫砂中蕴含的稀有元素,所以只泡一种茶的紫砂壶泡出的茶汤隔夜不馊,不会熟汤而且能保持原汁原味。所以,作为老茶客,他们不仅仅有一把紫砂壶,而是喝什么茶有什么壶。长久使用,茶壶内壁积聚茶垢,即便沸水注入空壶,也会饱含茶味,茶香悠远。
在紫砂老一辈人的眼里,紫砂工匠被誉为有文化的艺人,紫砂壶创作者把自己的智慧熔铸在作品中,给人们以真、善、美实物与文化的享受,而紫砂壶持有者在欣赏紫砂壶工艺水平的同时,也在品味着紫砂壶的文化。因为,紫砂壶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俗如衲子。
中华文化传统中,天人,无我和谐无界限,则可称之为韵。“京闻醇香飘万里,韵远流长紫砂器”,茶韵与壶艺伉俪般地融在一起,“以壶适茶,以茶养壶”,这是紫砂壶的魅力所在,几千年休养生息着。茗茶紫瓯,诗词人间,清香飘远,乡宁的紫砂带着灵气,悠悠然,飘向你的心境间,记下一首诗,一段词,书写着紫砂壶的文人气质。遇见亦是美好,尘封便已倾城。书自香我何须花 ,鄂邑紫砂香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