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同事跟我说:“你知道公司里A同事“非常恨嫁”的事吗?听说上班时间还在走廊里哭哭啼啼的跟男朋友聊电话,而且她亲口跟公司一位年长的女同事诉说,她男朋友不想结婚,不肯娶她的缘由……”
殊不知,这位年长的女同事转头就当成一件八卦的事分享给了另一男同事,男同事再在宿舍里共享一下……就成了现状,除了当事人不知道,她的私事已经被全公司知晓了。
但A同事一直都是个合群的姑娘啊,日常跟着大家一起谈天说地,吃喝玩乐,跟同事合作项目也很顺利。
那为什么,如此合群的人还会遭此“不合群”的对待。
A---合群,只是表面融入大家
微信被发现有一个bug。
只要开群组:
3个人的群叫微信群;
踢走1个,剩2个人的群也叫微信群;
再踢走1个,剩1个人的群还是叫微信群。
什么是“群”,都是别人预先主观定义好的。
但一般意义上的“合群”,都跟数量有直接关系,要随大流走,才能被定义为合群。
有一个女孩,考上大学离开家,期望能开启新生活。
女孩努力去跟同学交往,她们喜欢什么明星,自己就去追什么明星;她们喜欢什么穿衣打扮,自己就去模拟相似的风格;她们在聊什么八卦,自己也积极参与讨论……就为了融入大家的氛围。
女孩自以为装的很合群,却不知同学们都在背后,嘲笑她的虚伪。从开始暗戳戳的轻蔑,演变成最后明晃晃的轻视。
那一刻,女孩才知道,原来在她们眼中,自己就是一个小丑,哪怕装得再认真用心,却始终无法融入不属于自己的圈子。
合群,只能解决表面不孤单,
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大家都觉得合群是一件好事,融入了集体,不孤僻,有了朋友,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但,能让一个人成长的,从来就不是合群这件事,而是个人的提升蜕变。
B---不合群,只是内心放过自己
所以,女孩放弃了刻意融入大家的合群行为,还原本我做自己,让自己活得自在一些。
后来,在一个热门的综艺上,她,非常与众不同,没有高颜值和玲珑变幻的曲线,最终也没能晋级,但凭借着这些“不合群”,她却成为了整个节目最大的赢家之一。她,就是王菊。
在大学里,跟同学的群体不适合,那就自己成长;在综艺里,跟竞争者的群里不太舒服,那可以改群,加入到菊家人的群里,重拾初心,找到自我,何乐而不为呢!
不合群,是因为有思想分歧,意见不统一,开始变成自己。
只是跟这群体的人不适合、没有共鸣,并不是要独立于世界,让自己过得自在,享受不合群的快乐,是ok的啦。若还需要伪装合群,那才是真正的内心孤独。
生活中,有很多不合群的人,但她们的不合群并非出自于冷漠自私,只不过是还没找到“同一频道”的群体,又不甘愿委屈自己来维持大家口中的合群行为,她们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乐意享受内心的孤独与自由。
写在最后:
我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合群,有什么好处呢?
对这个问题不能凭空回答,而应切合自身经验。我是不合群的人,但我曾经也试图伪装成为一名合群的人。与同事群进群出,背后闲聊别人私事,工作安稳,大家差不多就行,怕自己冒尖表露不同的意见……
但时间一日一日的过去,自己内心却感到空虚,才二十代的人,却没有了盼头,甘于平庸度日,每天家长里短,融入了大家,但工作上却没精进……
让我回忆一下,至今8年的工作历程中,什么东西真正促使我胜任岗位,使我在后来能够升职加薪。我发现是两方面,一是主动学习,二是独立总结,而这两方面的提高都需要自己一个人完成,而不是靠合群来获得提升。
那么,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我是一个适合不合群的人。
1、今天吃什么?
---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喽。
2、周末去哪儿玩?
---去哪儿玩都可以,看你们喜欢。
3、对这次的团建策划有没有意见?
---组织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
与其为了维持表面的和气,在公司花费大量的时间谈笑风生,融入大家,成为合群人,背地里却被成为八卦的主角,不如直接点,我们say no。大家只是普通同事关系,看到和追求的世界若不一样,没有产生共鸣,那就维持一个“不合群,但可以合作共事 ”的模式,这不挺好吗?
真没必要让“不合群”的人改变。
合群,最简单的就是“迎合”大家。
不合群,却需要勇气主动say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