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志杰(教孩子玩转“同学关系”)
案例:初中生小明和同桌因为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闹起了矛盾,两人将裁决权交给了班主任老师,而老师的答复是“你们自己协商解决”。
事后,两人还是就这件事的以“各让一步”的解决方法达成了一致。
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性格习惯各不相同,出现一些小矛盾是很自然事情。
你占了我的座位、我用了你的钢笔、同桌的她胳膊“出界”了、我问你数学题你态度不好了、你打一拳我还你一腿了……,大都是一些鸡毛碰蒜皮的小事,在心智不成熟的孩子眼里,这就是目前的“大事”,很多矛盾也都因此而起。
但是对于十多岁的孩子来说,如果这些小事处理不当,就容易激化为“大矛盾”。
很多家长“护犊心切”,不由自主地会过于关切发生在自己孩身上的一些小事,生怕孩子处理不当而“吃亏”,于是就鼓励孩子:“告诉老师!”
其实,对于“告诉老师”这个看似万能的方法,并不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首选项。
他们会觉得,如果谁动辄将矛盾“告诉老师”是一种“告状”行为,那么这个同学也会被安上一个“懦弱”的标签,而受大家的排斥。
而且从老师的角度讲,也是希望对于一些小问题,学生之间能够协调解决,从而慢慢锻炼出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也没必要对于一些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小矛盾而过于担心,而应该放手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可以利用自己的阅历和经验为孩子提供一个解决矛盾的方法和思路供孩子选择。
当然,对于可能一些可能发展成“大事件”的矛盾,家长还是应该及时出面通过合适的途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那么,划分“大小事件”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1、 不会对孩子造成人身伤害。任何事情都没有“安全”重要,只要是涉及到孩子安全的问题,就是“大事件”,如果是一些磕磕碰碰、甚至只是一些口头争吵的事情,就是“小事件”。
2、 不要影响到孩子今后的性格、自信心、勇气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当然,判断的标准不仅仅是在身体方面,心理方面也很重要。如果只是影响到一时心情的事情就是“小事件”,过几天就好了;而如果有可能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甚至是性格方面产生影响的,那就是“大事件”,需要家长及时引导帮助。
以上就是建议孩子处理于同学之间矛盾的方法。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这么一个基础上:作为家长,要能够与孩子保持沟通,掌握孩子的心理动向,才能给孩子的学习生活提出正确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