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有点大,其实只是今天听了腾讯大学的徐昊老师的《时代的转换》分享后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写出来供自己思考。
1. 企业级应用服务的用户到底是谁?
企业级应用不同于面向市场的应用产品的特点有:1)企业内可以强制推行,通过强制力或流程设计使得员工必须使用该应用,如考勤签到,流程审批等。2)无市场竞争压力,干好干坏企业都买单,不存在市场淘汰的可能,更多是不断优化迭代或者重新再来。3)能否创新完全取决于企业领导,不求做到卓越,但求做到不出错。
基于以上的特点,几乎决定了企业级应用的定位用户是企业内部的“领导”,领导说什么功能就是要上什么功能。这话有点极端,但是确实是常见的情况。而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再拔高一点讲,其实不存在企业级的应用,而只存在好的应用。互联网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特点,已经决定了好的应用的服务对象应该是用户,而不是分内部用户或外部用户,而是针对具体的用户特征与需求进行开发相应的应用或产品。
总结:好的企业级应用,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内外所有特殊用户特征与需求的人群。闭门造车的企业级应用,永远只是服务领导的工具。没有分析用户特征与需求的企业级应用,不能定位是互联网式的应用产品。
2. 企业级应用服务为什么只能使用统一的身份认证或者说统一的身份认证就是唯一的账号吗?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级应用,很难想象只能使用一种叫做LDAP的唯一账号与密码(唯一身份认证)登录使用应用。除非它是微信/QQ/facebook这样顶级社交级产品。互联网本身就定义了一个应用的联系是互通的,而不是单向的。一把钥匙开一扇门,在互联网时代,可以有很多种定义。比如,一把钥匙指的是一个可以认证为企业唯一员工的标识,而一旦认证了唯一员工身份,则该员工使用任何可以证明是自己的钥匙都应该能够开门。具体而言,以前是只认钥匙,钥匙被复制被偷系统都不管;而现在是只认员工(自然人或移动设备),只要员工或设备不变用什么登录都行。所以统一的身份认证,不应该只是一个唯一的LDAP安全账号,而应用是基于唯一员工身份认证的统一安全体系(在用户库中可以是使用指纹/语音声波/手机号码/身份证/邮箱/QQ/微信/微博/任何第三方账号来登录,不同账号之间做唯一性身份绑定)。
在员工身份可以得到认证的情况下,多样的登录账号使得用户(主要是企业员工)可以像使用其它市场上的应用一般方便的登录应用。这有两方面的好处:1.员工的用户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应用的推广更加容易(即所谓自推广效应加强)。
3. 企业级应用应该是节流还是开源或者说企业级应用只能是企业业务信息化提高效率的工具而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吗?
任何企业的信息管理部,就像其他职能部门一样,只是服务企业内部的信息化诉求。其实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化的价值被不断放大,本身就给信息化创造更大企业利润提供了可能。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再把信息化只作为企业业务的效率提升或价值创造(节流),就失去了信息化开源创收的大好机会。我认为企业级应用,尤其是移动应用,本身就应该与市场对标,就应该与企业的核心业务相关,即时刻想着怎么为企业赚钱。
举例说明,比如移动HR产品。传统企业系统的做法是服务专业HR人士的专业HR应用系统,用户都是企业HR,信息化提升HR人员的组织人事/薪酬核算/招聘/培训/绩效考核/测评等等功能。但是互联网时代是一个“自我”的时代,是一个80/90/00后数字土著的时代,移动HR的定位不应该只是服务专业HR人士,而更广泛的是面向全体员工(自然包括专业HR人士)甚至是企业外部游客或应聘者。互联网时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另一个通俗的讲法是“有用户就有可能有钱赚”。所以,企业级移动HR,产品设计的出发点就应该是如何将企业的核心业务与员工关联在一起,通过提供员工满意的服务随带推动企业业务的推广与营利。再具体地举例,比如企业的核心业务中有商场有自己的服装品牌,员工使用移动HR产品的相亲功能时,直接可以在APP中的试衣间试衣(衣服都是当下企业自身品牌)。试衣的结果可以是不买(应用收集了不买的数据甚至原因反馈给企业品牌部),也可以是购买(直接为企业创造一笔生意)。关键是移动HR产品在提供这样的功能服务时,员工的感受是企业为了我的相亲约会提供的试衣服务,而不是强制员工购买企业商品(比直接在应用首页打服装品牌的广告好上百倍的效果)。真正的广告都应该是侵入人心的服务,而不是狗皮膏药。所以,反过来看,如果你把企业级应用定位为为企业创收的产品时,你就不会要求你的客户只能使用一种登录方式来使用此应用了。你想像一下,淘宝/京东/亚马逊/一号店这些移动应用(甚至做到了不需要登录就能下单买商品)突然之间提供的是移动签到/报销服务/会议预订/车位搜索/相亲相爱/查询工资/打印证明等等这些方便员工的服务的同时促成了企业业务的创收,你还会用一个LDAP账号拒绝员工来送钱吗?
暂时写这些,如果不对,以后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