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高管”对应的是“伪高管”。“伪高管”有两种。第一种指的是虽然职位上已经是高管(比如VP),但在能力和心态上还远未达到的高管职位要求的那些人。第二种是在能力上虽然可以,但是高管团队关系质量比较差,导致发挥不出“真高管”作用的那些人。
过去5-10年的这波创业大潮,催生了很多伪高管。当一个企业的核心领导团队大部分都是伪高管时,这个企业就很难实现从团伙到组织的跃迁,企业发展的后劲及传承一定堪忧。
真高管和伪高管有什么区别?从能力上来说,真高管更善于管理“张力”(tension)。其中比较普遍和典型的张力有以下六个:
第一,“伪高管”往往是局部视角(比如分公司视角、职能视角),“真高管”要具有CEO视角。更关键的是,“真高管”可以管理CEO视角与局部视角之间的张力,而不是那种只善于与CEO对话但无法落地操作的人。
第二,“伪高管”往往只能管人管团队,但“真高管”必须能够管理组织管文化。更关键的是,“真高管”可以管理组织/文化与个人/团队之间的张力。以组织及文化之名,扼杀个人及团队活力的高管也不是“真高管”。
第三,“伪高管”要么只能“从问题出发”,要么只能“以终为始”,难以管理“从问题出发”和“以终为始”之间的张力。“真高管”必须能够在“以终为始”和“从问题出发”这两种风格之间灵活切换。
第四,“伪高管”要么难以自行设立工作方向,要么不服管。“真高管”要能够管理“自主”与“服从”之间的张力。
第五,“伪高管”可以管理项目,但“真高管”还要能够建立系统。更关键的是,“真高管”可以管理“系统”与“项目”之间的张力。只见树木容易,只见森林也容易,难的是管理树木与森林之间的张力。
第六,“伪高管”往往难以处理同侪之间的张力,要么有你没我,要么就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以地盘划分来规避矛盾。“真高管”要既独立,又能够相互依赖,可以与他人建立“伙伴”关系。
从“伪高管”到“真高管”的挑战就在于学会管理这些张力。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变成完人,以上这些张力,能够管理好一部分就至少可以成为“非伪高管”了。
为什么伪高管们难以管这些张力?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对很多事情的方法论还处于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方法论一般比较机械和僵硬,难以与其他人的方法论形成良性的互动和相互容纳。于是在行为层面,经常容易出现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情况。初级阶段方法论就像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该知道的事情好像都知道了,但实际上还没有真正知道,因为还没有经历实践及他人的检验。这些方法论往往只解决了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任务的浅层关系问题,但并没有解决自己与他人、自己与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
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这个进化呢?我没有什么神奇的公式,时间、工作挑战的历练、个人的成长心态等因素都很重要。对任何个人来说,这个进化过程都是非常独特的,甚至是神秘的。
不过,在“真高管及伪高管”这个问题上,创始人兼CEO的作用显然非常关键。
我们看到的现实是,一方面,市场上没有充足的真高管供创始人兼CEO随意聘用;另一方面,创始人兼CEO让能力不错的高管成为伪高管,这种现象也大量存在。
好消息是,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公司来说,如果能有五六个“真高管”,就可以做成很大的事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机会。
从个体而言,伪高管到真高管的提升路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某些部分的能力缺失。会不会有这样一种更加高效的实现路径:创始人兼CEO与一群“伪高管”或“非伪高管”首先进化为一个“真高管团队”;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团队成员都逐渐进化成为“真高管”。
我认为是有的,而且也必须有。这就是创业的关键,也是从创业者到企业家跃迁的关键。
要实现这一路径的关键要素是什么呢?除了个人能力的历练及提升之外,创始人兼CEO与他人建立有质量的关系的能力以及在高管团队中建立“生成性”、“共创性”的团队氛围的能力至关重要。
什么是有质量的关系及生成性团队氛围?我觉得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那是一种没有“决策”的关系;决策在自然发生,但你又感觉不到决策。什么不是有质量的关系?KPI关系肯定不是有质量的关系。
为啥是五六个而不是一两个呢?如果是一两个,还是会有很多偶然性(比如夫妻、兄弟、同学)。如果是五六个,创始人兼CEO在这方面的能力一般是可以通过考验了。
当然,我们不能把这个责任全部推给创始人兼CEO。对所有高管团队成员,在这方面的挑战是一样的。每个人都需要能与五六个人建立有质量的关系(包括与创始人兼CEO)并贡献于“生成性”、“共创性”的氛围的养成。这也是从“伪高管”到“真高管”的进化过程中必经的考验。
来源:首席组织官
作者:房晟陶
编辑:陈晨
图片:来自网络
一支打胜仗的「真高管团队」必须具备的7个要素(内附测试)
如何判断你所在的高管团队是否是个“真高管团队”?或者说,你的高管团队离“真高管团队”还有多远?
试着用下面这7+1个问题来做个非常粗略的评估(用了“是”与“否”这种简单粗暴的分法,而不是1到5分那种刻度更多的分法)。
1.高管团队的一号位是否有能力与高能级人才建立深度工作关系?(单选)
是
否
2.团队是否高度关注外部客户及竞争,而不是以一号位或以自我为中心?(单选)
是
否
3.使命愿景价值观是否能帮助高管团队成员之间超越一己之私、一己之念?(单选)
是
否
4.团队中是否有2位以上高管能与一号位进行战略共谋并能领导相应变革?(单选)
是
否
5.高管团队成员在一起时是否可以说真话,做真我?(单选)
是
否
6.高管团队在战略、组织、人才、文化等方面是否有相对统一的思维框架?(单选)
是
否
7.团队是否遏制或去除了让高管无法正常发挥的复杂关系?(单选)
是
否
8.综合问题:这个高管团队是否是个善于团队学习,能把弯路走好的创业团队?(单选)
是
否
投票
这7+1个问题,你有几个回答了是,多少回答了否?根据回答是和否的个数,你可以把你的高管团队分成以下几个级别。
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你的高管团队是属于哪一级?
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S级“真高管团队”?还是令人羡慕嫉妒恨的A级“真高管团队”?
B级高管团队距离“真高管团队”还有很大距离,如果能改进一两点也能产生质的飞跃。
C级高管团队一般是很痛苦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如果是D级的团队,我们就只能祝你好运了。
对于以上7+1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如果你回答的是“否”,你可能就已经找到了该团队的初步症结所在。
这是我们总结的一个模型,当你要去打造真高管团队的时候,这里有可以起作用的七个要素:
要素一:一号位: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排第一的就是“一号位”。你可以在自己身上用力,因为在高管团队的有效性上一号位的影响占了50%以上。
我们总说打造高管团队是CEO自己的事,对于高管团队而言,你的吸引力十分关键。
一句话,“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要素二:外部适应性:胜利先于和谐
这个要素是大部分人在塑造高管团队时容易忽视的。
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号位会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唯一能够跟一号位对等的就是外部适应性。当高管团队缺少外部视角、外部适应性的时候,整个团队的氛围就会变。
关于一个团队的沟通氛围和外部适应性的关系,举个例子。
我接触过一些华为退休的高管,这些高管从情商上来说,不怎么样,说话不给面子。是什么造成的?
当外部有很强的危机感、竞争时,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团队的氛围,包括沟通的方式,这时候没有人会照顾情绪,照顾情绪这个氛围就无法推动了。
如果是这方面的问题,得看整个团队的外部适应性出了什么问题。
要素三:使命愿景价值观:道不同不相为谋
使命愿景本质上来自于外部适应性,要解决的是你和世界的关系,而且对于企业来说,要变成这个组织的使命愿景,而不仅仅是个人的。
要素四:真高管:真金不怕火炼
不同人对高管的要求不同,但也有一些非常通用性的要求。
什么样的人是高管?
第一,具备学习和自我超越的能力;
第二,有足够的心力可以处理模糊事件;
第三,能够容人,接受不同;
第四,有战略共谋能力和全局视角。有些人有很强的专业能力,但没有全局视角,这样也不行;
第五,系统思考能力。
另外,大公司对高管还会要求其组织变革的领导力。
要素五:场域:生成性环境——天地之大德曰生
场域一般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安全感和信任感,一个是意义感和幸福感,还有一个是方向感和激励感。
最终衡量一个场域,可以描述是不是有“生成性”,这里的“生成”有两个意思,其一是能不能生成人才,其二是团队能不能生成好的决策,战略决策、组织决策。
要打造一个可以让人更好地生存在其中的环境,让团队成员更好地成长。
要素六:共同语言:话不投机半句多
很多企业完成了从0到1,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共同语言就变得非常重要。
比如说高管坐到一起谈战略怎么谈?有些真高管有能力带来某些方面的专业方法论和框架,并最终变成整个组织的共同语言。
共同语言分三个层次:
一个是词汇层面的,大家说的、用户说的能对得上;第二是思维框架上,对组织、对战略有没有一些框架,这样大家能够讨论事情。
更底层的是基本假设,任正非说,“没有共同的假设就没有共同的思想,没有共同的思想就没有共同的方向。”一般可以通过深度会谈等去提高共同假设的一致性。
要素七:复杂关系:哀莫大于心累
民营企业中这个问题比较多,一个标志就是企业里有没有一群“不可辞退之人”,可能是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这些人往往会影响到一号位。
如果你要建立一个有竞争力的高管团队,这些复杂关系必须处理好,不然真正的人才不愿意趟这个混水。
02
如何提高外聘高管“存活率”?
对于真高管团队的建立,可以从这七个要素上去用力。我之所以把它们连在一块儿,是因为我发现很多时候单独拿出一个问题,对于真高管团队的作用并不是那么大,但可以用这个框架去看一些问题。
比如,我们经常会遇到外聘高管不能融入的问题,想要这些外聘高管容易存活的话,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首先,判断他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你的连接是什么,再来是共同语言,他可能来自别的大厂,在你这儿是否跟你们有共同语言?
还有CEO是否能够改变?高管进来了你却岿然不动,那是不行的。
CEO还要在场域上做一些工作,包容性是场域的特征,如何营造团队的氛围去打造好场域?
03
如何解决高管之间的冲突?
再举个例子,怎么解决高管之间的冲突问题?两个高管之间有很多矛盾,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七要素中哪些可以解决冲突?
共同语言可以解决冲突,因为说话的方式不一样,用的工具不一样,就容易产生冲突。
同时,如果大家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有链接,就可以超越短期的一些不同意见之争,也不会太在意语气之类的。
外部适应性也能发挥作用,当外部有敌人的时候内部容易团结,所以很多时候要创造危机,危机能够建立团队。
再来,一号位可以协调矛盾。场域怎么发挥作用?搞活动,我常开玩笑没有什么矛盾是一顿酒解决不了的,在这样的场域里做沟通工作、解决矛盾。
最后是复杂关系,其实很多矛盾就是因为复杂关系产生的,把这个去掉,从这个角度去看,它也是解决团队内部矛盾和张力的方式。
我们应对的是外界的不确定性,没有一个问题有绝对正确的答案,走弯路的过程中大家不可能没有矛盾,当你的方法够多的时候,矛盾被化解的可能性就越大。
我总结出一个很重要的心得,就是处理高管团队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比如你问高管是内部产生好还是外部招聘好,这就是在寻找一个线性的答案,不会有这样的答案。
但你可以找一个统一的思路,比如刚刚的问题,内部还是外部,各有各的好,如果你需要的能力在内部没有,只能从外部引入,首先考虑外部适应性。
04
总结:从创始团队到真高管团队,CEO要做好哪些工作
最后总结一下,核心高管团队从创始团队到真高管团队,是一个进化的过程,而且是不断地进化,这里面包含了几方面的工作:
1、 要有一个战略的引领,决定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每一次高管的进出都是战略上的导向,这才会引起高管团队的变化。
2、 新阶段首先关注功能的形成,谁负责规划未来一段时间团队和组织要实现的功能。
3、 当涉及到外部高管的融入、内生高管的上下退出,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是一号位的进化,使命愿景价值观在这个阶段里面的迭代和更新,管理复杂关系,固化流程机制系统,有些公司还会包括总部和高管团队机制的建立等等,最后才是逐渐实现领导团队的迭代更新。
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作为一号位要长期去做这件事,而不是某一天我想起来高管团队不行就去换人。
所以一般一段时间可能有一个人(高管)的进出,这样持续不断地进化,而且一号位责无旁贷,别想着让人力资源的人去做,他们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