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站 阳关、玉门关、嘉峪关一线
久居南方的人,在看到戈壁滩的那一刻,绝对会为之震惊。
起码我是这样。
从敦煌出发,我们要探访的是阳关、玉门关、嘉峪关一线。出城不久就是茫茫戈壁,我特意下车看过,黑灰色的沙砾覆在上层,用脚刨开,底层全是厚厚的黄沙,放眼望去,渺无边际,寸草不生,靠近地平线的地方烟尘飘渺,疑似雾障。起先大家还觉得新奇,笑谈着如果这些荒地都在解放碑,可以弄多少栋花园洋房出来啊!
可渐渐地,大家都闭上了嘴,心中隐隐有了些忐忑,路况并不差,车速也不快,可我们开了两个多小时,楞是没有碰到任何有生命的东西!司机吕师傅轻描淡写地说:“沙漠戈壁,人只有在绿洲里才能生存,开车出了绿洲,一两天见不到人,说不上一句话,很平常。”正说着,一辆旅游车迎面开过来,大家像是见到了久别的亲人,纷纷欢呼起来,对面车上的人也兴奋不已,不住地向我们挥手,看来,旅途中觉得孤单的,不止是我们。
中华民族是一个防御强于进攻的民族,“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从古到今,由于自身条件太好,总有毛头小伙想把这个美娇娘占为己用,于是乎,长城应运而生。这项伟大的工程虽是消极的抵抗措施,但对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来说,极其实用,就拿我们眼前的汉长城遗址来说,古人因地制宜的本事大着呢。
敦煌一线,植物以红柳、芦苇、罗布麻、胡杨树为主,古人修建长城时,就用这些植物的枝条为地基,上面铺上沙土和砂砾石,再夹以芦苇,层层夯筑,这里盐分较高的地下水,能使砾石凝结,进而坚实无比。像这样分段修筑,相连为墙,是为长城。同时,他们还在低洼地铺上细沙,用以观察脚印。长城沿线,每隔十里,便筑有烽隧一座。这就是“十里一大墩,五里一小墩”的烽火台,遇有敌情,白天煨烟,夜晚举火,所燃烟火远在三十华里外都能看到,一旦示警,全城戒备。
我的眼前,就有这样一座烽火台,岁月已斑驳了它的本来面目,我轻轻抚摸这这千年的烽燧,猎猎的风掀起我的披肩,似乎还夹杂着金戈铁马的呐喊,在我胸中澎湃激荡……记得唐人李益曾这样写道:“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不知今天的明月,是否还像当年一样照进这万里边关?
带着别样的思绪,我们接着参观了阳关玉门关,它们都是古代西域要塞的重要关隘,留给今人的,除了记忆中飘过的优美诗句,就只有黄土斑驳的荒丘,幸好还有满山遍野的骆驼刺,仿佛在告诉我们:“放心吧,有我陪着呢……”
同去的孩童无法理解大人们为何对这些土坡喟叹伤怀,他们关心的,不外乎什么好吃,哪里好玩。自从鸣沙山惊鸿一瞥,他们便心心念念再去沙漠里疯玩一场,再去沙洲市场大吃一顿,他们不在意皮肤要晒黑,不理会钱包会受伤,孩童的快乐,纯粹而自然。所以,当我们进入雅丹魔鬼城的大门时,窥见城里星罗棋布、姿态诡异的大型石堆时,两小儿情绪的火把被瞬间点燃,忙不迭地拖着我们下车。
“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后泛指风蚀垄脊,土墩,风蚀沟槽及洼地的地貌组合,这是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以及罗布泊的广大地区,都有大面积的分布。敦煌的雅丹地貌,土质坚硬,呈浅红色,与青黑色的戈壁滩形成强烈对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入得城中,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乌云蔽日,遇到风吹,则似鬼声森森,似有妖魔穿行其中。据说,这里的岩石富含铁质,地磁强大,常使罗盘失灵,让人迷失方向,所以称其为“魔鬼城”。
在柴达木盆地的雅丹地貌区,有个地名叫“南八仙”,就是因为50年代初,有8位南方来的女地质队员,为寻找石油资源进入这里,因迷失方向牺牲而得名的。说实话,这儿还真像一个颓废的古城;纵横交错的风蚀沟谷是街道,石柱和石墩是沿街而建的楼群,成群结队的游客穿行其中,形成一幅奇妙而和谐的图画。
迎着晨间清新的微风,我眯着眼望着前方那座酷似埃及狮身人面像的雅丹石墩,仿佛看到有人正穿行其中忽隐忽现,走近了,来了,那是东晋高僧法显,他面容枯槁,唇皮干裂,拖着禅杖缓缓行来……,那又是谁,正在手搭凉棚眺望前方?是了,那是大唐皇帝派往西域取经的玄奘法师,他掂了掂皮囊里的残水,终究叹息着放回腰间……,还有谁跟上来了?一个面皮白净戴着眼镜的南方人?对了,那是彭家木吧……人影远去,我不禁深深叹息,到底是怎样一片神秘的土地,才能造就这一代代伟大的先驱!
大抒情之后必然要解决小民生问题。
小儿们早就不耐烦没了准点的西北面食之旅,大人们嘴上不说,心里自然也是渴望南方的美食,所以,当司机吕师傅带我们在嘉峪关一饭店落座,看到服务员端来大盘香喷喷的手抓羊排后,两小儿自然高兴得手舞足蹈,待到他们发现主食居然是米饭,更是恨不得扑上去抱住胖胖的店老板亲上两口。
直至日今,我仍然能忆起那羊肉的滋味:烤得滋滋冒油的羊排,一口咬上去,肉质筋道,细腻鲜香,舌尖凝聚着嫩、脆、麻、辣各种滋味,混合着孜然和薄荷的浓香,直达胸臆,嘴里还来不及吞下,手上又忙不迭地去抓下一块,咀嚼已然成为了莫大的享受。
那是我们在西北吃得最香的一顿饭,看向这座“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的目光也有了不同。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赫赫雄关,在漫漫黄沙中巍然挺立,想我多少华夏好男儿,日复一日镇守在这祁连山下,闲时操兵,战时杀敌,“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西行之路,一条厮杀争夺之路,一条艰难传道之路,更是一条灿烂光明之路,走着,走着,终点也是起点,瞬间便成永恒。
喜欢请点赞,转载请私信。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