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回答“什么是最早的中国”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两个途径: ①历史文献;②考古发现。按照文献记载,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国家。但这种说法只存在古籍之中,没有实物证据,很多人怀疑它是后人杜撰的。而根据考古发现,甲骨文和安阳殷墟证明了商朝的存在。但问题来了:商朝就是中国最早的国家吗?有没有比商朝更早的呢?这个问题困扰了学界很多年,直到二里头遗址的发现。
2.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最早被发现于1959年。在这片古代城市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宫殿、居民区、各类手工作坊、墓葬等遗址。它的年代距今大约3700-3500年,比前面说到的安阳殷墟的年代更早,约相当于古文献记载的夏朝中晚期。经过考证,这本书的作者许宏先生明确提出——二里头遗址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国家的都城,在这里诞生了最早的中国。
3. 为什么说二里头代表的是一个国家,而不是大部落呢?答案藏在考古发现之中。
证据一:城市和建筑规模极其庞大,只有国家才有能力完成。史前部落的规模一般不超过五千人,而后期二里头生活的人数达到两万人,已经远超部落的规模。不仅如此,后期二里头城址达到300万平方米 ,部落有限的资源根本无力建成二里头这样庞大的城市。只有进化成一个国家,才能汲取并有效管理足够多的物资、人力,完成二里头的建设和大型宫殿的建造。由此推断,二里头所代表的文明已经脱离史前聚落的范畴,进入早期国家的阶段。
4. 证据二:二里头不是一个普通城市,而是一个国家的都城。这一点从城市严整的布局就可以看出来——城址中心区,是高规格的宫城和宫殿建筑群;宫殿区的旁边,是制造贵族奢侈品的手工作坊;周围是祭祀区和贵族聚居区。不同的功能区之间,由宽广的主干道路相连,布局非常分明。
5. 证据三:大量典型的中华文明的元素,都在这里被发现。在二里头遗址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中国距今最早的青铜铸造工厂、最早的青铜礼乐乐器群、大型“四合院”建筑、玉礼器、原始瓷器、龙形器物……所有这些无不在揭示一个事实:这处距今约3700年的遗址,就是最早的中国。至于这里是不是古籍中说的夏朝,我们不确定。但毫无疑问,这里是比商朝更古老的最早的中国。
6. 问题来了:周围部落那么多,为什么最早的中国偏偏出现在二里头呢?最根本的原因,是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是北方粟作农业和南方稻作农业的交汇区,这里的居民能够同时生产多种农作物。相对于只会种水稻的南方人和只会种粟子的北方人,居住在这里更能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有了稳定的农业生产,中原地区就变得极富吸引力,逐渐成为周围的文化中心地带。而二里头地区,正处在中原腹地,自然成为中心的中心。
7. 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大量的周边人口。周边人口的迁入,不仅成为有力的建设力量,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进一步促进了二里头地区的崛起。崛起的二里头,又将周边更多的部落卷入其中,形成一个正循环。随着二里头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各种社会制度和调节机构,发展出早期国家。就这样,最早的中国诞生了。
8. 最早的中国到底怎么样呢?人们的生活如何呢?通过考古发掘,我们能知道:距今3700年前的二里头,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达到相当了不起的高度。
9. 从农业发展来说,后世所谓的“五谷”,也就是粟、黍、稻、麦、豆,在二里头时期就已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食。品种多样的农作物不仅提高了农业的整体产量,也使二里头人更能适应自然灾害的打击。其中,出土的炭化稻谷约占出土农作物总量的三分之一,我们也能知道:在五谷之中,二里头人很可能最喜欢吃大米。
10. 除了主食,二里头人其他吃的也很讲究。考古学家发现:随着时间后移,他们用来煮饭的陶器变得越来越小,这说明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除了主食之外,开始吃更多的辅食,肉就是其中之一。二里头人的肉食资源以家畜为主,猪肉曾经是他们的最爱。但到后期阶段,他们开始越来越爱吃牛羊肉。从遗址里发现的众多烧焦的兽骨来看,烤肉可能是他们最喜欢的烹饪食物。
11. 除了吃喝不愁,二里头人还具备相当高的手工业生产能力。在遗址内,考古学家发现了玉器作坊、制陶作坊、中国最早的大型铸铜作坊等各种手工作坊,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工艺,水准都极高。而且遗址内大量的绿松石饰品、漆器、纺织品等手工业品,同样体现了二里头遗址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12. 当时的二里头,还与其他文明有深入交流,非常开放。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其它地区文明的痕迹:和南方江浙一带非常接近的原始瓷器胎土,北方草原文化特有的青铜斧、环首刀等青铜器,甚至是来自于印度洋和南海附近海域的海贝、明显带有山东龙山文化风格的器物……所有这些,无不在显示二里头和其他文化高度的交流和互动。
让我们对《最早的中国》的作者许宏,出版方科学出版社,说一声感谢!
最后,与你分享金句:
最早的中国,诞生在距今3700年前的二里头遗址,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精神文明发展程度,都体现了王权国家首都的气质,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国家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