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好 ,挨着上次未完待续的话题,下集来收个尾,通过实际案例和常见错误 来给大家的系统选型提供一点帮助,希望自己踩过的坑,大家都可以绕过或者提前知晓。
3 案例分析
理论知识稳定不变,实际情况千变万化;
不同公司类型,企业文化,系统类型,业务需求,给出的解决方案都完全不同;实际案例最能说明问题,以下为几个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案例。
为防止笔者第二天回公司因泄露公司机密而被砍头,所有系统,部门及干系人均以英文字母或张三李四代替,望各位看官谅解。
3.1 XX系统
关键字:审计,选型流程
过程描述:
2015年7月甲方MM公司的NN部门在没有IT部门技术筛选及市场报价对比的前提下就 决定 选用了一款由AA公司提供的BB系统,经过8-12月五个月的实施,于2016年1月全国上线。上线后发现系统存在严重的功能及性能问题,经常出现全国范围的功能瘫痪,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IT部门及NN部门花费了大量精力弥补系统错误产生的后果,2-7月几个月内接连发生大规模生产事故,最终决定停用该供应商的服务,并重启选型新的供应商来提供该服务,经过IT部门的调查,该系统2015年的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4-5倍,由于NN部门领导人执意支持该供应商,导致新一轮的选型非常不顺利。 为了规避前期的选型问题,甲方采用极其繁琐冗余的选型审核流程,经过IT部门张三几百封邮件的轰炸式推进,新供应商最终于2017年1月进场开始实施。
问题分析:
1 采购环节-选型过程
甲方的IT部门没有参与技术评审,审计部门没有参与同类供应商的价格评审,合同条款及项目过程追踪缺少反贿赂的排查。
2 实施环节-UAT测试
在上线前没有做全国的UAT测试,导致小范围测试OK的结果,放到全国就出现了问题,如果在
全员上线前就做好压力测试,提早发现问题,那么就不会导致恶劣的线上生产事故频发。
3 信任
如果是复杂系统的选型,经过标准且完备的选型过程可以降低风险,但是纯粹是政策上的套路,难免降低效率,造成更大的开销。
为了规避首次踩坑的风险,在第二次选型过程中 上百封邮件 ,N道审批。令笔者惋惜,想起了《屌丝男士》最后一集,心疼乔杉,大鹏表示,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没了,扼腕叹息啊。
3.2 YY系统
关键字:高层支持,大局观
过程描述:
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系统日益增多,需要一套流程及整合系统来帮助企业的管理思路更好地落地,提升执行效率。 此项目由2015年底启动,由于该项目用户范围为全公司,但又缺少高层支持及专门的采购部门推进,导致直到2017年1月此项目的供应商仍未正式进场,由于此项目没有明确的需求部门,导致选型中没有明确的责任部门,评价部门却层出不穷。过程中还是存在大量的线下签报,跨部门沟通效率低下。
问题分析:
高层支持
重要项目特别是跨部门的项目特别需要高层支持,最好是类似于总经办或PMO之类的组织直接负责推进。
大局观
当键盘侠反对一件事情很容易,但说出来怎么做却很难。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根据帕金森定律,总有部门为了刷存在感而导致整体公司运转效能降低的悲剧。让大家有共识朝着共同的目标去为企业争取利益最大化往往说来简单做来很难。法务过分强调合同的合规性可能导致失去合作机会,财务部门设置复杂的报销流程可能打击同事的加班积极性,测试部门过于强调 不需要的质量要求可能导致 本公司产品延期发布,市场被竞争对手所占据。
3.3 ZZ系统
关键字:合同,稳定性
过程描述:
某系统在选型过程中功能及价格都有明显的优势,顺利进场,然而使用过程中发生了诸多次数据丢失,且当出现事故的时候无法及时提供灾备恢复方案,导致甲方公司运营出现问题;甲方为了恢复该功能,付出巨大的资金代价重新选择另一家供应商进场以保证业务正常运转。
问题分析:
合同
如果在一开始就规定好怎样的故障会引发怎样的扣款,一般称之为 SLA(Service Level Aggrement)条款,那么出现数据丢失的时候,乙方就不会有恃无恐的袖手旁观。
稳定性
企业系统最重要的就是稳定性,不管是机器的备用方案,还是软件的备用方案,都是必须提前准备好的,乙方因为单个系统故障导致的整个公司运营出现问题。系统部署尽量避免单节点,或者对外部资源依赖的情况。
3.4 AA系统
关键字:SAAS&安全
为了满足NN部门的业务需求,时间有限,而且预算也很低的情况下需要提供功能,甲方在比对了各家供应商后决定采购SAAS服务,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乙方表示如果要签署保密协议需要大幅提升报价。然而此时甲方的业务部门已开始 试用 SAAS服务,骑虎难下,最终结果甲方不愿意仅为保密协议支付该费用,最终决定不用此服务,转由内部开发来实现此功能。
关键字:
SAAS&安全
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的东西,标准化服务上线快速,即买即用,然而信息安全问题总是被大企业诟病,各位IT部门同事切记,选择SAAS服务,一定要清楚了解好服务提供公司的背景以及是否可靠,并且是否可以提供保密协议,如果没有保密协议,后面的选型试用,采购,合同谈判都无需继续进行。
4 常见错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圣斗士不会连续两次被同一招数打败,智者不二过,从别人的的错误中学习到经验教训。
4.1 全盘照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照搬西方帝国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同样人们津津乐道的最佳实践并不是万能药,即使同样的行业,在别人公司适用的方案,不一定在自己公司同样适用,一定要记得适用的才是最好的,很多时候照抄别人会水土不服,比如中国有私营企业,国企,央企,事业单位,外企;预算不同,文化不同。解决同一个业务需求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4.2 制度问题
4.21 官僚主义
此问题多出现在成熟的大型公司,已拥有完整的流程,然而凡事过犹不及,所有的流程都是为了 事情可以按照规定,在符合公司利益的前提下输出准确的结果,很多部门和老板为了刷自己的存在感,故意夸大某个环节的重要性,浪费时间和资源,导致公司整体的效能下降。
定好的流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随时做出适时的调整,以符合市场竞争的需要。
流程制度需要有,但一定要把握好度。
人的本性都是自私而贪婪的,防止恶性膨胀的个人和部门对公司的管理水有较高的要求,就像电脑要有杀毒软件和优化助手一般。
4.22 拍脑袋
外国有科技,我国有砖家。下图局座镇楼~
在初创公司或者中型公司,往往事情的成败并没有固化为流程,而是某几个关键人物掌握了核心信息,这个时侯区分谁是局座,谁是诸葛亮就格外重要。
如果误信了假砖家,那么一个错误的开始必然导致神仙也无法挽回的灾难项目。
其实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信数据系统和相信人之间并没有非此即彼好坏之分,相对合理的情况是 拥有一定的固定流程和规章制度,拥有一定的量化评价标准,然后最终由人品和业务水平都好的真の专家来做决定。
4.3 过高的期望
软件是人管理思想落地的工具和载体,而不是改变人思路的黑科技; 不切实际的幻想,高科技软件包治百病,实际的想法 人先对了(管理层,使用部门,项目组 ),软件才可能发挥作用。
很多公司以为只要上了最贵的软件,就能向业内标杆看齐。 事实上五百强不是因为他们 用了软件才变成五百强,而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有成熟的管理思路,才能应用已经固化的最佳实践,稳定可靠的好软件。
4.4 OK卡
上过老邱PMP课程的同学应该都会知道OK卡是神马,嘿嘿。
阿米尔汗有一部经典的电影叫做《芭萨提的颜色》讲得是印度的青年人对抗腐败的热血青春故事。作为东方的国度,国内的情况大家也都懂的,乙方的销售会在选型过程中反复暗示如果肿标会给予好处,实际上人性违法风险较小的情况下,都会接受一点小恩小惠。 商业贿赂对公司的利益肯定是受损的。
如何避免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IT监控,财务审计,林林总总的手段,只要缺失一个环节,其他的手段都将成为无用功。在这里笔者倒是觉得,凡事都要掌握一个度,也要切合实际,项目过程中双方吃饭团建是必要的,小额度的礼尚往来也很正常。不能说因为一点小钱就违背职业道德选择了不好的系统供应商。
另外一方面在支付渠道更加多元化的现在,要追查腐败难度更加大了。 推荐直接找个家里比较有钱,不差钱的人,相对就不会受到金钱的诱惑。
4.5 恶性价格战
乙方的销售策略往往是答应客户所有要求,先进场,后面让工程师和顾问来填坑。
有时候甚至会在中标无望的情况下祭出超低价恶意竞标,损人不利己,迫使即将中标者再次降价。
短期来看超低价倾销可以帮销售提升绩效,长远来看,低于成本价的销售必然会导致项目质量下降,对于长期合作以及乙方软件的健康迭代非常有损的。
4.6 萝卜采购
一个萝卜一个坑,系统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问题,满足业务需求,有的时候出于特殊情况,为了让某种型号的萝卜入场,相关人员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杜撰出来一种不存在的坑,这样的萝卜往往价格高于市场价,且由于存在某种特殊关系在选型中胜出,一般此类系统的各方面指标都比较差,上线后故障概率偏大,如果是边缘系统还好,如果是核心系统使用中出现生产事故,甲方在发起整改或者维权的时候也会遇到内部阻力重重,即使内部有高层支持,也会发现当时合同约定的惩戒条款非常模糊,导致有劲使不出,有理没处讲的尴尬场景。亡羊补牢的方式有签署补充协议,SLA,或者花大力气,事倍功半地换掉萝卜系统。
4.7 超现实主义
普通汽车和豪华汽车都能上路,一流软件和普通软件都可以用,有些公司为了用完当年预算,就削足适履倒挂选择供应商。 忘记了系统选型的初衷,豪车买来没问题,事后维护起来价格也是超级贵,一脚加速下去呼呼地油钱就出去了。 软件系统也是同理。
曾经的夏普是液晶电视的发明者,然而由于多年 过度追求黑科技,丢失了普通消费者市场,最终各种出售专利和工厂。
公司也是一样,系统方面 。推荐95%使用成熟沟通的解决方案,留下5-10%的份额在一些容错率较高,不是特别重要的方面试用新型系统就好。
4.8 重复建设
在大型企业中,有上百套系统是家常便饭,然而,然而只有少数人的知识体系中都能够拥有上帝视角看到所有系统并且了解其中的功能及交互关系。
在企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采购重复的东西,或者错过原有系统整合的最优解。重复的东西买回来,又会提升数据统计分析,系统交互接口的成本,为了优化结构,少数不差钱的企业会选择弃用重复系统,多数公司会接受现状,承担更高的整合成本。
4.9 忽略更换成本
项目是渐进明细的,远期模糊,近期清晰,选择一个对的方向,在使用过程中根据业务部门使用反馈逐渐优化。小幅优化无伤大雅,全盘更换就会伤筋动骨,所以选型的过程中要么考虑好逐步优化,要么要考虑好下次转换的时候所需要的人员,时间成本;很多企业一开始选择一个很便宜的系统,将将能用,但是多年后业务扩张,为了更换系统,除了IT系统软件采购费用,其他各方面的成本也是相当高的。价格评分的时候要把这个也作为权重加进去。以下举个例子,证明习惯力量的巨大。
现在用的打字机这样的布局大家都习以为常,有些人说这样 QWERT的布局符合人体工学,单词排列组合概率,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人的直觉来看,肯定是按照ABCDE 的布局更符合人的直觉。
在打字机刚发明的的时候,那时候计算机还不普及,没有数据库和人工智能,更谈不上大数据分析概率,各家厂商摩拳擦掌推出各种样子和键盘布局的打字机,有一家公司特别鸡贼,为了体现自己公司的打字机牛X(bi),训练了两个会盲打的打字员,那个时候打字机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刚问世,别的公司不知道键盘是可以盲打的这件黑科技。组织了一场比赛,当然这两位盲打选手无情碾压别的公司,那么顺势而为就宣传QWERT是符合人体工学的特别设计,一下子该公司的打字机就大卖,后来人们逐渐习惯了这样的打字机布局,后面人想改也完全没机会了。因为想改变全世界人的使用习惯实在是不可能的。
后记
选型结束,下一个环节就是实施了,众所周知,PMP考试中分数占比最高的就是执行环节,下次来给大家分享几个有趣的案例以及实施过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