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数星星的孩子》,说的是有个小朋友对夏日里洒满夜空的星星很感兴趣,于是就想数一数天空中究竟有多少颗,这个孩子就开始数,从夏天数到秋天,从秋天数到冬天……他的妈妈笑说天上的星星实在太多了,有无数颗,你是数不过来的,这孩子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在数星星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些规律,天上的星星虽然很多,但它们却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不同的季节星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也是不同的,而且小星星们也不是一直亮着,还会一闪一闪的眨着眼睛……后来这个孩子长大了,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就是张衡。
记得当时学完这篇课文我很受感触,于是也兴致勃勃地在某个漫天星空的夜晚数起了星星,当时天真地以为只要我像张衡一样一直数星星,长大了我也能当天文学家,当然,这个伟大的壮举并没有实现啦!但是却对这个故事记忆犹新。
如今二十年过去了,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又想起这个故事,尤其是把它一字一句地写下来的时候感触很深,就像有一种东西触碰到了心底那份久违的、纯真的、柔软的部分。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我想当天文学家或者要像故事的主人公一样励志,只是单纯地觉得内心深处的热爱往往是最需要被呵护的,那往往是我们最真切的愿望。
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无所不能,可以做成自己想做的任何事,后来长大了,上学了,工作了,发现很多事情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么简单,一路走来就是一个不断拿起和放下的过程。
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喜欢画画,觉得自己还挺有天分的,于是拿起画笔画起了素描和水粉,一段时间之后,热乎劲儿一过,就干脆扔下了画笔。后来看了很多美剧,觉得英语的发音很好听,又喜欢上了学英语,大学也是报考的英语专业,学了几年,并没有像大部分人所想的那样专业多么厉害可以去当翻译或者进外企,不过是没有完全扔掉罢了。
直到毕业之后,工作之后,有了更多的业余时间,有了更多的假期,于是就想做件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就像许巍的那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里面唱的一样: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诗和田野。
说到爱好,我从小到大自以为最积极向上的一个爱好就是看书,上学的时候迫于学业压力,不能把太多的时间花在看课外书上,如今毕业工作了,不必再像上学那会儿似的死啃教科书,我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的类型。想看什么书,我可以去图书馆借阅,也可以在网上下单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读书习惯,对我来说,我看书是分阶段性的,比如会有段时间喜欢看关于户外旅行或者登山的,有段时间喜欢看心理学的,有时候喜欢看磅礴大气的小说或者优美的散文。
读书读的多了,也就自然而然有种想写的冲动,于是从今年三月份开始动笔写,开始的时候是零零散散的写,等到什么时候有主题有思路了才把它写下来,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样写作能力似乎很难有所进步,写来写去,好像总是在原地打转,后来看了一些别人的关于写作心得的文章发现写作其实是一件需要每天不断去练习的事情。
读书可能不需要有计划性,可以漫无目的的自有徜徉,但写东西就必须有一定的规划了,你不能想写的时候就一直写,没有感觉的时候就把它抛之脑后,写作这件事就需要经常练习,熟能生巧,村上春树说过写作从来不是只靠灵感,而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体力劳动,你必须每天坐在书桌前写上它一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精力还得高度集中。
于是我制订了目标,坚持每天都写,在时间充足有思路的情况下会写个1500-2000字,赶上加班工作量大的时候也要写,即使是写个500字也要写,为的是培养每天都写的习惯。现在从最初的定下目标坚持去写,变成了每天到了固定的时间就主动去写,而且通过写这件事还让我养成了健康良好的作息习惯。
因为写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早上更容易集中精力,早上环境比晚上更加安静,因为跟别人合租,作息时间不一致,环境一吵,你就很难静下心来,或者等到终于安静下来了,已经到了十一二点了,这时候如果再花一到两个小时去写作,作息实在不健康,而且对女孩子来说,睡得太晚对皮肤也不好。最后决定干脆晚上漫无目的地阅读,一早在别人还没起来之前开始写作。
现在每天到了六点左右不用闹钟提醒自己就会醒,醒了就赶紧写,按昨天拟好的思路,这样效率很高,不至于坐在书桌前却苦于没有思路,迟迟不能动笔,如果要写的文章较长,可以写上几段在还能继续写下去的地方,果断的放下笔,这样第二天当你坐在书桌前继续写的时候更容易有东西可写,然后写着写着后面的感觉也就自然来了,这也是在村上春树的小说《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提到的写作方法。
如果说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那写作就是输出,厚积才能薄发,在写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读的书还是少,于是被写作这件事推动着,每天阅读的时间也比以前多了起来,因为你不去读各个方面的书,不去做笔记,你就很难有写作的思路和素材。
写作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事情,不能急于求成,只有真正的打心底里热爱写作这件事才能长久地坚持下来。
刚开始在简书写作的时候,总是想着要上首页,一篇文章总是写了又写看了又看,后来发现自己有点儿静不下心,有点儿急于求成。因为投了首页总是被拒,人都有畏难情绪,于是在投了多少被否了多少的情况下,自己也会怀疑自己,是文笔不行,还是思路不对,总之各种受挫。
后来看了简书签约作者在简书写作的心理路程,在上首页的过程中,大家也都是经历了同样的情况,在被拒的过程中慢慢磨练自己的写作能力。其中有一位我很喜欢的作者,说自己在开始写作的前三个月都是以写日记的形式开始的,前三个月就是在练习写作这个习惯并不去投稿,后来写得多了,才敢去投,而且开始也是各种被拒。发现原来大家都一样,都是摸索着不断前进,于是自己也就不再纠结,专心地诚实地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现在每当看到自己又完成了一篇文章,内容和思路好像也比一开始要流畅很多,觉的自己比昨天又进步了一点,感觉很欣慰。也知道有很多热爱阅读和写作的人在跟自己一起努力一起进步,书写自己的未来,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下去呢?!
况且写完一篇文章发布了别人会来看,也会收获别人的喜欢,想到自己写的文章得到别人的认可,对自己也是一种很大的鼓励。
现在的我每天都期盼着清晨的写作时光,让我觉得自己的生活被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让我每天不再只是过着按时上下班的平淡生活,通过阅读,通过写作,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让我的阅历也更加丰富,让我的每一天都活的像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