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人生》183 “到悬崖上去放飞吧”与“放飞了的秃鹰”
“到悬崖上去放飞吧”的故事说,一位男子在森林的旧鸟巢中捡到了一枚鸟蛋,将其带回家,放在孵蛋的母鸡身下。不久,一只小鸟同小鸡一起破壳而出。小鸟和小鸡一同在母鸡的呵护下成长,渐渐地变成了一只小雏鹰。看着小雏鹰一天天长大,女人说:“鹰长大了会吃鸡的,把它放飞吧。”于是,男人便开始了一次次放飞,而且屡屡失败。每一次脱手,鹰就掉到地上,然后,再慢慢地爬上男人的脚背,依依不肯离去。男人心软,只好一次次将鹰带回家。
鹰渐渐长大,羽翼舒展,喙长而尖锐,女人的担心更切。正值男人无奈之际,村里的一位老者告诉男人:“到悬崖上去放飞吧。”男人抱着鹰登上悬崖,闭上双眼,将鹰抛了出去。鹰如石头一般下坠,就在即将坠地的那一刻,鹰却突然用力煽动了那被迫打开的翅膀,翩然地飞了起来。飞起的鹰飞回崖顶,在男人的头上盘旋了几周,然后毅然地飞向蓝天深处。
“放飞了的秃鹰”的故事说,在1996年“世界爱鸟日”这一天,芬兰维多利亚国家公园应上万名爱鸟者的要求,放飞了一只在笼子里关了4年的秃鹰。事过三天,当那些爱鸟者们还在为自己的善举津津乐道时,一位游客在距公园不远的一片小树林里发现了这只秃鹰的尸体。解剖发现,秃鹰死于饥饿。
鲁钝生感言:飞翔是鹰生存的第一本能,而出生、成长在安全、舒适、足食的鸡群里,鹰不知道自己会飞翔,也没有想到飞翔,因为它不需要飞翔;当从悬崖上被抛下,生命被逼到死亡的入口,出于求生的需要,它本能地挣扎着,煽动起被迫打开的翅膀,竟意外发现自己能够飞翔。
秃鹰是一种十分凶悍的鸟,它甚至可以与美洲豹争食。如此凶悍的鸟,被放飞后为什么会饿死呢?这是因为,四年的笼中生活,它全靠人类喂养,渴了有水喝,饿了有肉吃。在远离自然生存状态的情况下,它不需要奋飞,不需要拼搏争食,渐渐的,它猎捕动物的能力弱化了,丧失了。所以,当它离开饮食无忧的笼中生活后,就没有能力捕获猎物了,甚至不知道怎样捕获猎物了,只能被饿死。
这两则小故事给我们如下启示:
启示一:鹰的不会飞翔和放飞的秃鹰被饿死告诉我们,安逸、舒适、衣食无忧的生活,往往会滋长生命的惰性,磨损生命的意志和消解生命的潜能。所以,先哲们便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训诫。
启示二:鹰的临危振翅说明,有的时候,当生命被逼到断崖绝谷的最后时刻,出于求生本能,生命体会无所顾及地拼起一搏,而正是这一搏,生命体的潜能、勇气和智慧才会全部释放出来,生命的激流也由此浪花飞溅,美丽壮观。
启示三:放飞的秃鹰被饿死向我们昭示,在动物界,也包括人类,其许多生理机能以及后天习得的许多能力,基本遵循“用进废退”规律,即经常使用它,这些机能或能力就不断增强;闲置它、废弃它,这些机能或能力就会不断退化,长期不使用它,它就会自然消失,秃鹰被饿死是生存能力退化使然。它提醒我们,生存能力都是在生存实践中历练出来的,必须经常使用它,使用的频率越高,其生存能力就越强,就越有可能创造业绩;反之,长期不使用它,它就会退化,人就会一点点丧失生存能力,别说创造工作业绩,可能连吃饭都会成问题。
附故事一则:“砍断猎鹰站着的树枝”
故事说,有一个喜欢狩猎的国王,收到了邻国送来的一份贵重礼物——一只威武的猎鹰。国王被告知:这只鹰还是幼雏时就被送进邻国王宫,一直在王宫中长大。国王从未见过这么雄健漂亮的猛禽,他把这只鹰交给最好的训鹰师进行训练。
几个月过去了,训鹰师报告说,这只猎鹰自从来到王宫,它一直就站在一棵高大的树枝上,纹丝不动,无论怎么驱赶,它就是不飞。
国王以为猎鹰有了毛病,召集多位知名兽医诊治,都告知猎鹰没有一点毛病。国王又命人千方百计地驱赶,设法让这只鹰飞起来,但都无功而返。于是有人建议,最好找一个熟悉野外环境又了解鹰生活习性的农夫来试试。国王采纳了这个建议,派人去找一个农夫进宫。
农夫进宫的第二天,国王就看见这只从来就不飞翔的猎鹰盘旋在御花园的上空。国王非常高兴,叫来那农夫问道:“你到底用什么方法让这只鹰飞起来了?”
农夫答道:“殿下,我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砍断这只鹰站着的那棵树枝。”
“砍断鹰站着的那棵树枝”,就是摧毁慵懒者赖以慵懒的条件,没有慵懒条件,慵懒者自会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