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暴慈善—腾讯配捐是时代文化的产物
首先肯定配捐是个善举,只是指出其中一些不足,供大家探讨。
这些天被腾讯配捐刷爆朋友圈,各种慈善组织都借此大举发动捐款。这好比一次惊天海啸,席卷整个慈善界。怎一个财大气粗了得。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慈善的普通人,我被各种朋友的劝捐文章搞得羞愧不已,真心觉得自己好穷,好想各家都支持一些。但捐款是个细水长流量力而行的事情,而很多慈善不仅需要捐款还需要志愿者和义工等各种辅助。
这种一夜间甘露遍淋,其实在短时间内起了一个高潮,背后造成的是如下几点危害。一个捐款人同时给几个机构捐款经济上有心理抵触或压力,另外促使人们认为慈善最重要的就是捐款,只要给钱就能做好慈善,其三部分慈善机构会形成懒惰心理。
就在写此篇文章时还有朋友不断发来劝捐信息。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能力有限,既想给关注的慈善机构多捐点免得浪费配捐机会,又担心捐多了影响生计。如果把劝捐的配额分给各个机构让他们时间上错开轮流开展配捐,岂不更好。当然这也许没有现在这么轰动。
二,就我所知,很多机构已经不缺钱,甚至在某些特定领域各个机构开始争抢被救助者,因为慈善法导致各个机构有花钱的压力。很多一线城市的慈善机构缺乏的并不是钱而是高素质的职业慈善工作者,而慈善法的使用资金比例限制了给全职慈善从业者以社会平均水平的工资。比如一个基金收到一年一百万,但有二十员工,但只能拿100万的特定比率发工资,导致平时职场上薪水八九千的全职人员只能拿到三千左右,极大限制了优秀人才进入慈善行业。很多优秀的人只能放弃高薪靠积蓄或家人朋友的资助下在慈善机构工作。
三、部分机构经历几次配捐后往往希望靠守株待兔获得资金,容易形成心理依赖和行为懒惰。
抛砖引玉,请各位向我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