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会经常把“幸福指数”挂在嘴边,按理说,如今生活那真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一个好成果。要什么有什么,物质丰富、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的发展已经达到“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高度,人们每天应该生活得很幸福才是。
可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幸福感”反成了稀缺资源。2016年在报纸上看到一些社会机构和媒体在一些城市做过“幸福指数”排名调查,结果发现城市越大发展越快,生活节奏越快的地方人们的幸福指数就越低,相反,相对欠发达的三四线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越高。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2016年“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梅州在对包括海峡两岸和港澳在内358个地级市以上城市综合评比排名第20名。(《梅州日报》2016年6月24日)
居民的城市幸福感来源于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先天的,老天爷赐予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舒适宜居的自然环境。俗话说“好山好水好人家”;二是后天的,也就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累积和繁衍下来的人文环境。
先天的自然环境那是命中注定的生哪儿就是哪,活在哪有时候也不是我们所能决定。但是后天的人文环境,我们可以参与其中,这也是一个地方文化和文明的体现。大家可以用自己的行为、行动让自己生活的地方,多一些温情,少一些冷淡,再多一点温暖少几分冷漠。
以梅州为例,梅州自古以来农耕为主,崇文重教、知书达理,注重邻里关系。初来梅州,虽是举家迁移却无亲朋。一家人形影相吊,孤独自是难以言表。然而,随着十年时光流逝,我们全家在梅州生活的幸福指数爆满。虽说一无亲二无戚,可家邻四舍、同事朋友,假日年节、平常时下,只要回老家或老家亲朋捎带来的绿色无公害土产、瓜果蔬菜都会送些给我们分享。
记得有一年春节,梅城蔬菜的价格创历史新高,一斤青菜价格贵过猪肉价。
邻居回老家祭祖带回一大袋子蔬菜给我们,硬是让我们一家三口欢度春节没花一分冤枉钱。平常时下,最常见的番薯叶,那更是同事、邻居回老家最时髦的“手信”。身在异乡,不能时常回老家,乡下无亲无故每逢节假日一家三口只能蜷缩在城市里。
这,一把把的番薯叶或多或少会减少心中的遗憾,让我们那一颗漂泊的心也能寻到些“根”的感觉。
作为一个城市的移民户,落地他乡容易,在异乡生根确实很难。且不说,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根情结。
大城市什么都好,是个人都想往大城市里挤。可是,大城市的幸福指数低,一方面是漂泊在城市里的人没有根维系着,另一方面因为生存、生活压力,人与人之间关系淡漠,多年生活在一起的邻居只是最友好地做到了点头之交。
淡漠的人情和人际关系,少了一把番薯叶的温度来维系人们之间的那份信任和温情。
幸福,真的就是那一把番薯叶。味道,永远都是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纯正、绿色、无公害自然、清香和甜美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