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的主要内容,写的是凤姐和秦钟在为秦可卿送灵至铁槛寺期间,各自发生的不可告人的丑事。不过这回的开头,还是紧承上一回,写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1、宝玉的深情
宝玉和北静王的缘分。虽然他们只是客套了几句话,北静王地位尊贵,一直坐在帘子里不下轿。
他和宝玉之间仅限于看宝玉戴的玉,帮宝玉戴玉,并送了一串象征兄弟情谊的鹡鸰香念珠给宝玉。
但是北静王在宝玉心中是一个完美的存在,他是宝玉的偶像。他们两人状态相似,北静王十八九岁,宝玉十四五岁,北静王像长大的宝玉。
穿着、长相相似。“话说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宝玉忙抢上来参见水溶,连忙从轿内伸出手来挽住。见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
经历相似。过着养尊处优 ,家人溺爱的生活。水溶又向贾政道:“只是一件,令郎如是资质,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
礼貌谦和相似。贾珍等人让北静王先走,北静王在那里,军民人等肃静。他不走,出殡行程会耽误。
可是北静王说,死者已成仙,没有尘世间等级之分。他等灵车通过,方回去了。北静王没有王爷的趾高气扬、飞扬跋扈,反而非常谦卑。
宝玉希望达到北静王的“在富贵里的谦卑、在富贵里的谨慎、在富贵里的矜持”的境界。
宝玉和二丫头的缘分。下面宝玉就到农村了,这里曹雪芹就用了铺排、对比的文学表现方式。灵车队伍前往铁槛寺,王熙凤牵挂宝玉,让宝玉和她坐轿,不要和贾蓉他们骑马。
宝玉跟随灵车路过一个村庄,王熙凤要休息更衣。宝玉到农户家里转转,看到农作之物,揪、镢、锄、犁,他都不认识,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
这时看到一个纺车,正坐纺车玩耍,遭到二丫头的喝骂。二丫头很特别,虽然是乡村女孩,但是那种没有大户人家穿绫罗绸缎的美,皮肤黑黑,性格大大咧咧。
宝玉看二丫头看呆了,在王熙凤和他要离开这个村庄时,没有看到二丫头,他竟有点怅然。
北静王地位尊贵、二丫头乡村女孩,他们地位差距很大,但都是宝玉生命中浅浅的缘分,离别时都有淡淡的哀伤,没有欲望,只是深情。
2、秦钟的荒缪
秦钟是有一点滥情的人,他虽然喜欢智能,可是当看到二丫头的时候,他仍然会表现出轻浮、随便的一面。
秦钟暗拉宝玉笑道:“此卿(指二丫头)大有意趣。”宝玉一把推开,笑道:“该死的!再胡说,我就打了。”宝玉更有涵养,更深情。
家里夫人们都回城里了,只有王熙凤要在馒头庵住一晚,宝玉、秦钟跟随王熙凤在馒头庵住。家里办丧事,对他们十四五岁的男孩来说,像是一次意外的郊游。
主持净虚带着两个徒弟--智能和智善守着庙,净虚每个月会到王熙凤那领利钱,智能智善小的时候都在贾府里呆过一段时间,智能喜欢秦钟。
家里在办姐姐秦可卿的丧事,这么亲的亲人去世,他这个做弟弟的,跟没事人一样,拉着馒头庵的尼姑智能儿在庵里行云雨之事。而且被宝玉抓个正着,宝玉不怒反笑着和秦钟打趣。
曹雪芹很大胆,看穿了人性,借秦钟的荒缪来暗讽宝玉,因为宝玉是贾府未来,牵出贾府内部混乱不堪。
3、王熙凤的贪婪
馒头庵的主持净虚不好好修行,做破坏婚姻的中间人收阴钱。王熙凤第一次借贾琏的名义办事,收取好处费3000两银子,这在当时是很大一笔钱。
俗话说,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王熙凤利用贾府的特权,为了三千两银子,拆散了一桩婚姻,害死了两条人命。回目里突出“弄权“二字,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尖锐矛盾和官场的黑暗。这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
这两句话出自王熙凤之口,暗示剑虚:这件事不是什么难事,我们贾家完全能办得到。这事你去求老爷太太还不如求我。事情不是白办的,你得拿大笔银子。
这里显示了王熙凤贪婪、狡诈、狠毒的性格特点,让我们看到富贵人家不知不觉在衰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