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崛起基于人类永恒不变的需求:连接人与人,获取资讯,获取资源。在PC互联网时代,我们从硬件创新开始,到终端渗透,最后到流量爆炸。然而,泡沫的破灭也是源于流量分割结束后,无法再更加精确的区分不同源头的流量。
▍01 苹果,改变世界的智能终端
就像第一代PC互联网的浪潮那样,最早掀起革命的必然是硬件产品的创新。苹果革命的还有商业模式上软硬结合,通过提供底层iOS建立生态圈,让不同的APP应用附加在其生态圈上。大量购买苹果手机的用户其实看中的是软件服务,然后苹果通过硬件销售来变现。
02 美国的Dell,中国的小米
小米最初起来的时候,模式和Dell非常类似。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之前,小米根本不生产手机,或者没有这个公司。这让小米没有任何旧产品生产线的包袱。能够在品类上快速向苹果学习,通过推出单品类爆款产品,获得市场份额。同时,小米也是去中间渠道,将更多的利润留给了用户。当然,小米也综合了苹果生态圈模式,建立自己的软件系统和生态圈。而且反过来,一开始硬件不怎么赚钱,通过软件变现的模式来获得单用户更长生命周期的价值。同时,小米的价格足够廉价,功能也足够好,也有品牌。获得了大量底层消费者用户
03 Facebook:诞生就是为了连接世界
当智能终端能够让我们24小时在线后,人与人连接,人获取资讯的便捷度也比PC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几何级别的提高。过去我要在家里的电脑才能和网友们交流,今天我随时随地可以和全世界任何角落的朋友,通过Facebook交流生活状态。Facebook的用户数已经超过了16亿,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家”。可以说AOL当年只是做美国境内人的连接,而Facebook完成了世界连接的使命。
04 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波:流量分割
最初的流量分割特征:1、流量非常巨大,因为是从0到1的过程。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是从0到1,对于用户来说,也是从非互联网用户转化到互联网用户;2、大量的应用都会获得流量。因为最初的用户是好奇的。3、流量入口的价值很大。对于许多应用来说,如果三个月无法成功,那意味着永远无法成功。移动互联网的特征就是快,就是流量的引爆。4、从投资的角度看,我们依然遵循着硬件先起来,渗透率跟上,然后软件应用爆炸的节奏。
第一波流量红利结束后,巨头开始收割,第一个就是最典型的流量分割利器应用商店。第二个就是互联网巨头和小公司业绩增长出现了冰火两重天,大公司逐渐垄断,小公司死掉;
05 新的流量红利入口:内容
人性对于互联网最基本的痛点:获取资讯。人性中,最根本的需求就是内容,以及精神上的消费。可以说,内容消费符合了人性的本源。比如逻辑思维;
真正有价值的电商是社群模式,通过内容将用户画像定格,然后依靠内容建立社群电商,获得成本更低的流量。
06 移动互联网未来的变量在哪里?
互联网一定无法摆脱社交和信息咨询获取的痛点。人与人的连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高效,也距离更近。从时间角度看,移动互联网已经将PC互联网的2-3个小时上线,变成了24小时在线。未来互联网时间上的扩张不再可能,那只能是距离和效率的扩张。我一直认为VR,虚拟现实会成为下一个连接点,只是这种连接的硬件创新还需要时间孕育。
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变化依然会围绕人性的痛点,如何更加高效的获取信息,以及缩短人与人连接的距离。在几个领域我们会看到变化:
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在人与人,人与商品,人与服务的连接中,我们发现线下成为了不可缺少的入口。用户对于服务,对于人的接触需要线下场景。这也是马云为什么说到了新零售。电商继续渗透,必然需要拥抱线下实体;
用户大数据的精准分析。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表面上我们可以按照性别,年龄等简单特征分类,但背后可能有几千个因子将每个人的特征抓取。用户大数据的画像变得越来越重要,提高用户和商家两边的效率;
解决衣食住行后的精神消费。我们看到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最基础的消费,基本的电商,吃饭,出行,娱乐。未来互联网会越来越多触动人的精神世界,各种各样的精神陪伴和消费需求是下一个大风口;
高ARPU值行业的改造。同样基于底层的线下服务和线上的效率提高。比如金融交易,房屋交易,装修,汽车购买等。高附加值的交易必须在线下,但同时互联网去中间环节。
科技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基于人性最基本的需求,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或者新互联网模式将继续围绕人性最基本的痛点和需求进行变革。伟大的互联网公司最终都是变革社会,提高人的生活便捷度的。
下一个时代,万物互联,虚拟现实
笔记来自于文章《PC互联网时代的崛起和泡沫破灭,移动互联网的过去和未来》-文/朱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