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罗振宇的《罗辑思维II》,讲到互联网时代如何读书的问题,其中谈到读书的目的,罗胖主张读书没目的性才对。
网上也有很多网友晒2020年读过多少本书,读了什么书?看一个网友晒的书多数是管理、财经及励志类相关的书,看有人在评论区点赞挺多,也有人说他读的都是垃圾书,也有人说他读的书质量不高等,看法不一。
诚然,随着知识大爆炸时代的来临,市场上书籍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要说无目的的读书,我估计有不少书读了确实是浪费时间。要多读书,读好书,有目的、有方向性的读书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
读书目的性只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读书获得知识提升自我;二是通过阅读产生愉悦,比如网络小说类,读书的目的往往只追求愉悦感;三是比较现实的目的,比如升学、考试、取证等,达到某种目的。
作为我自己而言,有时读书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的。比如我要了解工作上的某个问题或者写个论文,我会找一些相关书籍来读,短时间大量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打算出去旅游,我会找大量目地的历史、人文及风俗等书籍来阅读;想学习理财就找财经类书籍来读。
有时读书也很随意,闲暇时随便翻翻,想读点文学书籍就找点文学名著来读。文学书籍的阅读我也是有一定规则的,有段时间迷上了东野圭吾的书,一口气读了十几本,有段时间迷上了张爱玲,又把以前看过的书翻出来重新读一遍,最近又在看史铁生、欧亨利和毛姆的书。看文学书我是没太强的目的,想读什么就读什么。长篇的、短篇的、中篇的书我都无所谓,喜欢就读。好书我会精读,细细品味作者的写作精妙之处,犹如品茶,韵味无穷。当然有的书只值得随便翻翻。
关于书的选择就是这样,选择自己需要的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当然也有不一样的例子。
文学大师钱钟书上大学后时博览群书,他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在牛津留学时,他成天泡在图书馆里,在中科院文学所,他对书库了如指掌,可以随口说出某本书在第几个书架的第几排,大量的阅读和博闻强识让钱钟书成为大师。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复旦大学读书时,四年读完复旦大学图书馆所有的书,他是从图书馆一排一排地读,从一楼一直读到了阁楼,他上本科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在阁楼读书了,阁楼是为研究生和博士生开放的区域。也正式因为大量的阅读才有吴晓波的今天。
所以读书怎么选择到底是因人而异,看个人需求和个人爱好而定。读书改变人生却是达成了共识。
读书的方式其实也有很大差异。书有纸质书和电子书之分,因为电子书方便,我一般都是看电子书比较多,看到好的书也会买纸质版的书回来再度几遍。
当然还有听书,有很多专家会在听书软件讲书,像《史记》、《资治通鉴》等书我都是通过听书来了解的,古文言文的书感觉自己读起来太吃力了,畏难就很难以坚持下去,听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书自己看了以后未必有专家领会得深刻,通过专家分析讲解更能了解作者的精妙之处和深刻含义,所以好书我会听几遍专家讲书,再回看书细细品味,回味无穷。如蒋勋老师讲的《红楼梦》,孙继东老师讲的《资治通鉴》、陆琪讲的张爱玲系列书,我听后都受益匪浅。
网上有很多教读书的方法,类似拆书稿,两小时一本书,赚多少收益什么的,这种确实不敢苟同,好书需慢慢品味,精华都在字体行间中,如此读书岂不是糟蹋了书吗?过于功利的事还是不要当经验来介绍。
尘世如此喧嚣,读一本好书,滤去浮躁,纯净自我,这就是读书该有的样子!
腹有诗书气自华,愿每一个爱读书的你变得越来越自信!愿你由衷的道一声“你读书的样子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