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任素芝):中国曲艺牡丹奖是经中央批准,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曲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性曲艺专业奖项,设立于2000年,每两年评选一届。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是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是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的首次评奖,是贯彻中国文联深化改革要求的首次评奖,是全国第八次曲代会召开之后的首次评奖,意义重大,受到业界以及社会广泛关注。今日,长治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由长治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刘文刚主持,长治市宣传部副部长、上党地方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张越德,长治市政府副秘书长闫志强,长治市委宣传部副处级调研员王仙斌,长治市文化局副局长吴鸿宾,长治市文联副主席王新国参加新闻发布会。
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共设立四个赛区,即浙江慈溪赛区、浙江余杭赛区、安徽合肥赛区和山西长治赛区。按照曲种特点和地域特色,浙江慈溪赛区为弹词评话和滑稽类,浙江余杭赛区为南方鼓曲唱曲类,安徽合肥赛区为相声三书小品类,山西长治赛区为北方鼓曲唱曲类。截至目前,浙江慈溪赛区、浙江余杭赛区、安徽合肥赛区等三个赛区比赛已分别于5月14日、6月15日、7月7日比赛结束。8月10日至14日,我市承办 “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曲艺大赛北方鼓曲赛区。
长治曲艺孕育于两晋,产生于盛唐,成熟于明清。从“梨园始祖”唐明皇李隆基在潞州初创“梨园教坊”始,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繁衍至今,生生不息。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一任主席赵树理,就是从长治走向全国的。
长治曲种丰富,地方特色浓郁鲜明。长治曲艺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在历经千百年的传承演变后,形成了潞安大鼓、襄垣鼓书、长子鼓书、武乡琴书、沁州三弦书、屯长道情、民间快板、顺口溜、三句半等30多个民间曲艺曲种,共同组成了根脉发达,枝繁叶茂的上党曲艺百花园。这些曲种遍布全市13个县市区,深深扎根群众土壤,广泛渗透日常生活,无论是在体裁形式上,还是在题材内容上,都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承载着上党人民的文化情感,在老百姓中广泛传唱,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重要载体。如今,县县有地方曲种,乡乡有曲艺队伍,村村有曲艺演出。
多年来,长治曲艺经过不断创新和完善,不论在创作、唱腔、伴奏、表演、服装乃至表演场地上,都有了质的飞越,长治曲艺在全国影响越来越大。1990年中国曲协、中央电视台、长治市委、市政府联袂举办了“长治杯”全国曲艺大赛;2008年、2010、2014、2016年成功举办了第五届、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共4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2012年,还成功举办了中国中部六省曲艺大赛。在这些国家级大型赛事上,长治曲艺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潞安大鼓《割肉还娘》长子鼓书《腊月天儿》《山西面食》襄垣鼓书《水》等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长子鼓书《常回家看看》潞安大鼓《好婆婆》等荣获全国群星奖。长子鼓书《小两口回娘家》《腊月天儿》《山西面食》赴法国、日本、韩国等地演出。长治曲艺走出了国门。2015年,我市获得全国首家“中国曲艺名城”荣誉称号。多年来,长治曲艺经过不断创新和完善,不论在创作、唱腔、伴奏、表演、服装乃至表演场地上,都有了质的飞越,长治曲艺在全国影响越来越大。
以北方鼓曲为主的长治赛区是本次大赛的最后一站,比赛从8月10日开始,到8月14日结束,共分四场比赛和一场颁奖晚会。比赛中,来自北京、天津、山东、江苏、吉林、河南、安徽、山西甘肃等12个省、市的200多名曲艺家,将角逐牡丹奖的表演奖、文学奖、节目奖、新人奖的提名。作为东道主,我市入围了潞安大鼓《我家不是贫困户》《石磨》、长子鼓书《马街赶会》《带娘改嫁》长子道情《出山》、沁州三弦书《十七棵松》武乡琴书《逐梦放映》壶关鼓书《师徒交锋》等8个节目参加本届曲艺大赛,冲刺牡丹奖。
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评奖结果将在9月份最终揭晓。颁奖系列活动也将于10月在扬州隆重举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