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为什么再聪明的人都会有失误呢?那是因为存在思维陷阱,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活中最常见的思维陷阱—普遍性与特殊性。
为什么说它是最大的思维陷阱呢?因为它也是人类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中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并发展出两种十分常见思维方式: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在人类最初时,是通过认识一个又一个东西,然后总结它们的异同点,并用此认识世界。最常见有:历史、哲学、科学等,历史学家正是通过上千年的记录才总结出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时势造英雄。而它的陷阱在于:当你总结来源数量太少时就会造成误判。比如你绝对听过这句话:男人没一个好东西or女人都拜金,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
当人类的知识随着时间积累到一定水平时,我们就自然而然地进行演绎推理。用已知去解释未知一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比如在元素周期表中我们很难直接研究一个元素的性质,但往往可以通过同和同列的元素进行认识。再比如说我们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总是强调:学习先进经验,这其实也是在进行演绎推理。正因为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刘邦入关中后与秦民约法三章,最后开创了大汉王朝;正因为知道时势造英雄,我国才抓住国际机遇进行改革开放造成了一个繁荣昌盛的中国;正因为知道知识改变命运,那些寒门学子才努力学习最后真正的改变了命运。而它的缺点在于凡事都有例外,并不是每个三叶草都是三片叶子;并不是所有金属都是固体;并不是每个人都和你一样。所以演绎推理时一定要注意个体的特殊性。
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相似不是相同。你在上学时肯定有过这样的体验:考试时在卷子上看到一道平时做过的题,于是你想都没想直接按上次的思路顺利地把这道题写完,同时心里狂喜:这道题我肯定是满分,而当卷子发下来时却是个大大的0。即使是双胞胎也不可能长的完全一样,虽然都是写作:但写说理文和写小说的方法却有很大差异;虽然都是跑步,但长跑侧重于耐力而短跑侧重于爆发力。而我们经常会忽视差异直接把相似当相同,而这也告诉我们在两件相似的东西上不要因为看到共同点觉的好像呀,就直接不加思考行动,一定要看到差异并进行思考(尤其是在条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