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财富”,通常指的都是金钱等物质财富。但随着个体认知的不断成长,越发感觉这个世界还存在很多非金钱的财富存在,这便是多元财富模型的形成。
这个话题去年还针对思考过,并因此还形成一页PPT,每个个体都应该形成对多维财富模型的追求,财富维度增多,自己获得成就感的概率也就增多,就会别人更加幸福。在自己认为的这个世界里,因此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至于每天只活在金钱名利的单维世界中。
然而,这些道理其实大家都懂,但却不去行动。
前几天单独思考过需求的定义,从需求的定义来说,一个完整的需求分为感觉,欲望,行为三部分。对应到我们的多元财富模型,如果说我们知道这事情重要且需要,说明我们感觉到了缺乏感,也形成了欲望,但就是没有付诸行动。
问题卡在行动这里了,尝试着追问,为何不去付诸行动呢?
那就是个体认为行动成本太高。
成本不是单独存在的,跟收益类比才能知道是否合适。收益=需求结果-行动成本。如果认知中计算出收益太小,自然就会感觉不值得投入了。
我们每个个体都是趋利的,既然我们明白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但就不付诸行动,其实根本还是在于内心认为投入产出比不高。
例如,大部分人认为健康很重要,因此就有运动的欲望,但就是不践行。这或许并不是运动不是很重要,而是从个体当前的生存角度来看,每天投入半个小时,投入大量体力来为了未来的健康投入可能不值得,因此喊得再急,你仍然不会自律的去做这件事情。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要从收益=需求结果-行动成本的 这个公式抓起。最近我思考发现:
我们真正要具备一项认为重要的能力,那就想办法让这个行动成为满足自己当前更重要需求的一种方法。
例如,还是运动这件事情,如果是跟健康的需求匹配,动力不大,毕竟当前健康的缺乏感不够强。那么我们尝试换一个缺乏感来匹配。
例如 你现在要追一个美女,你把运动作为达成追女孩子的欲望方法来践行,因为运动可以让自己形成更健壮的身材,从进化心理学来看,女性天生喜欢身材健壮的男性,因为会有安全感。那这就会有不一样的动力了,想到爱情的美好结果,就会情不自禁的主动运动了。
我有个朋友,以前总喊着身体不好,要运动,要运动,但每次问起来,总说自己没有时间。最近发现开始主动运动了,我就好奇,你怎么开始运动了呢,他说开始准备要小孩了。这是一样的道理,把通过运动这个行动改成是为了达成要小孩的欲望,一下子动力就不同了。
运动出好身材=想要追女孩的一种重要方法
运动出好体魄=要一个健康的小孩的必要能力
和 持续运动=让自己更健康 相比
很明显缺乏感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行动的动力也就会有不同。
同样,当我们再回看今天开始思考的多元收益模型也是如此,对于那些我们认为重要却做不到的多维财富获取能力,我们也想办法让这个能力成为满足当前更重要需求的方法,也许学会这个能力的动力就会有不同了。
例如,同样是写作这个行为,你把它当成长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许动力就会大打折扣,但是你如果把他当成自己跟客户合作成功的一种谈判能力练习,那么你的动力会大有不同,就会真的会非常期待的去持续写作,来提升自己说服客户的能力了。其实并不是架设,自己这一年的持续写作练习,真的成为跟客户达成合作的一个重要方法。
因此,我们做不到一个能力,我们会惯性的认为是我们懒惰造成的,如此看来,所谓的懒惰不过是:收益=需求结果-行动 的投入产出比不高罢了。
今天的思考也许有助于自己从头算,要让自己的投入产出比高,那么就要让自己的行动换个自己更刚需的需求来解决,也许行动动力就会不同,能力也就会在解决当下的刚需的同时慢慢形成。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