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4日,距离寒假(月末)不过二十余天。身边的小伙伴们有的在网上四处发简历、有的已经做好去某内或某特的准备、有的家人已经打点好一切完全不用担心。全部都看在眼里,而现在的我又在做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
回想三个月前,当班级同学都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时候,我便参加了各公司的校招。说起来觉得蛮幸运的,第一次面试就挺进了去哪儿网的三面,尽管最后因为时间的问题搁置了,但仍令我心怀感激。技术面的面试官很nice,没有网上所说的刻意刁难,而是尽可能的去引导我,让我发挥出自己擅长的东西,对思维逻辑的考察和算法能力的熟练程度。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自身在技术方面的不足,这也促使我在面试后的三个月里专门强化了相关知识。一面面试官对二面面试官说:“基础还行,能力可以培养培养。”我认为这是大公司和小公司的重要区别之一,大公司愿意花时间、花资源、花人力去培养一个有潜力的新人,而小公司更喜欢的是一个直接能干活儿的人。
面了去哪儿后,又投了滴滴。笔试过后,接到了滴滴的毕业时间确认电话,作为一个非应届生,就这样被挂了。自此之后,简历也不投了,收到笔试短信也不曾再去笔试。那段时间只盼着今年的校招季赶快过去吧,时间快让我忘记这些发生的事吧!
十一月阿里电面,很忐忑。面对面的这种面试我能适应,还能抽个间隙缓和下气氛,因为毕竟可以随时看到对方的表情,对方的喜怒。但是电面能获取的信息只有对方的语言,学长说过:“语言是一堆冰冷的文字。”是啊,冷冰冰的。果然,电面的效果很不理想,就被搁置了。后来一个安卓开发的电面,令我更是极为坚定:能面对面的绝对不电面!!!
打完区域赛以来,学了点php、js。弄了个阿里云,把学校的OJ挂到了外网。暑假就在开始研究OJ,从阅读源码,到对源码作改动,那时大家说我做题做不动了,开始打OJ的注意。的确,自从题量过500之后,感觉每做一道题都跟扒层皮似的。研究OJ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一个OJ是如何进行判题的”、“这页面写的太烂了,我要重写”,这么多为什么驱使着我去发现、去探索。之后实验室被收回,又申请不到机房打比赛,我挂在外网的OJ发挥了作用,看着大家在外网OJ上提交,6:00、12:00、22:00,一遍遍的WA,一遍遍的交,只为AC。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期间也想找人一起重写新OJ,毕竟一个人力量有限,但所问及的人要么觉得此事不靠谱,要么不了了之。也许将来的某天,我会成为zhblue口中那个“重写前台的勇士”,不只前台,而是整个OJ,然而却只有我孤零零一人而已。
“曾经有个励志去阿里的男人跟我说他要去谷歌最后他选择了腾讯但是投入了百度的怀抱却在赛斯特终了一生。”现在那个男人据说发了三百多份简历,手里4offer,愿他能剧情反转吧。
实习本该是很重要的事,今年却被弄得如此儿戏,此举受益者可谓心知肚明。寒假我的打算是不找校外实习,在校内好好呆着罢了。一两个月的实习大公司几乎不招,站在公司角度,也希望能招个长期的。答应HR实习六个月,然后干完两个月就跑这种事,我自然不会做!这样对HR不好,对自己的声誉也不好。三个月以来接触了前端、WEB、python爬虫,把想玩的玩了一遍,我思考了很久,明年春招的话我要投C/C++后台开发岗。这个寒假正好是我沉淀C/C++知识的时候,ACM的算法需要再强化下,语言的劣势也要借此机会恶补下。同时也着手做些C++方面的项目,搜索引擎的事已经想好久了,已经决定要做了,下一个可能会开发款类似markdown的编辑器。
考研的话还在考虑中,心里是非常想试一试的。原因不过如下:
1.本科已经如此,硕士想追求下心中的象牙塔
2.不想做普通人学两三个月就能做出的工作
3.以后想搞研究,涉足工业界只为了横向满足温饱
“繁星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一朵遥不可见的花。”小王子正在无垠的宇宙中旅行,寻找一朵世界上独一无二只属于他的玫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