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燕分飞,相忘于江湖
亲爱的书友们,今天我们继续阅读艾文茵的《红玫瑰半生缘》,讲述张爱玲的倾心之恋。根据拆书的主题点,我们把它拆为七个章节。今天我们阅读书的第六章《劳燕分飞,相忘于江湖》,具体到书的221-258页
01
一个人承诺在最需要的时候没有兑现,那就是出卖,以后再兑现,已经没了什么意思。
胡兰成移居日本后,曾经托人去拜访远在香港的张爱玲,并留下了他在日本的地址。他以为,一切又会恢复最开始的相遇。
可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张爱玲拒绝得很彻底,一封信,婉拒了胡兰成所有的迟来的痴念。
十余年后,胡兰成打算为张爱玲作传,他通过文化界人士寄语给张爱玲,却再次被张爱玲婉言拒绝。
也许是受到了张爱玲多次拒绝的打击,胡兰成自此后发奋学习,在中国古典文化方面小有成就。
曾经那么深刻的喜好着,爱着一个人,总好过麻木一声,不与任何人擦出火花。当相爱已成陌路,又何须一声美丽的招呼,当孤独已深入骨血,又何必强求双人共舞的和谐,若远方飘来熟识的笔迹,自不必当做想念的讯息。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02
一九五六年二月,张爱玲未进行什么创作。也就没有了经济来源,她不的不向麦克道威尔文艺营提出居住的申请。
那是一座静谧的庄园,专门为有资质、有前途的作家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并帮助他们摆脱世俗的干扰,使其专心创作。
每天四点,艺术家们可以集会、娱乐。
某天,张爱玲深感无趣,便来到大厅,发现那里的艺术家们觥筹交错,相谈甚欢。自己还是不太习惯。于是就坐在一旁百无聊奈的翻着杂志。
这时,赖雅走了过来同她打招呼,“小姐,我以前好像没有见过你!”
“我从中国来。”张爱玲愉悦的回答。
赖雅,德国移民后裔,六十五岁,是一位言谈举止都非常优雅,知识才情丰富并且非常幽默的作家。
二十出头并已经成名,并取得了哈佛大学文艺硕士的学位,曾经在麻省理工学院执教,后做过驻欧的战地记者,并参与深入报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之后,回到美国,做了一名自由撰稿人。
张爱玲被赖雅的经历所吸引,对他是既崇拜又好奇,还有几分敬佩。
赖雅说自己曾经有过一段婚姻,也交过许多女友。如今的他,没了往昔的风采和峥嵘,也没有人愿意同他结缘一起生活。
张爱玲听后隐隐心疼,心疼他的同时也心疼自己。
两人不知不觉又走近了一步。
在往后的日子里,他们一同在雪地里散步,一同谈中外历史,古今轶事。张爱玲还给赖雅看了自己的作品《秧歌》,赖雅大赞其文笔优雅,接受她的“艺术无关政治”的道理论调。
一九五六年八月十四日,张爱玲与赖雅举办了婚礼,炎樱是见证人。
03
婚后,赖雅带着张爱玲畅游了纽约,并带给她真正意义上属于旅行的欢愉。而且赖雅还给张爱玲过了一个最烂漫的三十八岁生日。
赖雅对张爱玲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比如先她一步起床做早餐,比如研磨她爱喝的咖啡等等。
命运也许看到了张爱玲的苦难,所以把这么赖雅送到了她身边,尽管赖雅年老,却做着所有好恋人做的所有的事,给张爱玲生活上的关爱,给张爱玲精神上的慰藉。
张爱玲因为自己小说改成剧本后发现制作得一塌糊涂,后有收到公司决定放弃她的小说的事情,一下子病倒了。
在这期间,赖雅不离不弃的照顾,鼓励她,用自己的幽默聪慧帮助她走出困苦。
她终于再次提笔,写下了《清场如战场》、《人财两得》、《桃花运》等剧本。
只是,赖雅年轻的心境也不能否认他身体已近龙种的事实。一九六四年,赖雅摔断股骨,并多次中风。此后的两年,他基本上是在床上度过。一九六七年十月八日,张爱玲送走了他最后的人生。
04
孤独再一次的来临,所谓的执子之手,也无非是为了相互取暖抵挡世俗的寒凉。
此后,张爱玲潜心研究红学。在她的作品里,隐现着张氏文风与红学的融汇,她笔下的女主角个性分明,或细腻,或阴狠,或纯善,或毒辣,或心理畸形,或人格扭曲。
一九六九年,她写下了《红楼梦未完》,在以后的日子里,发表了《初祥红楼梦》《二祥红楼梦》、《三祥红楼梦》。
一九七七年,完成《红楼梦靥》。因为此本,得到了文化界极高的肯定和赞赏。
一九九五年九月九日,张爱玲病逝。
结束语
文章到这里基本就结束了。朋友们如果喜欢此文,请点击下方的小心心。或者留言。非常感谢大家的陪伴。下一章,我会总结下本书的金句,供大家欣赏。
谢谢阅读。
作者:山丘上的石头一个追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