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p13)
(二)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至少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具备认识字词、理解语句这样的解码能力;二是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百科知识、生活经验);三是掌握阅读能力的核心—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大致相当于阅读方法,即关于“如何阅读”的方法。
(学习还有潜藏的方式,还有建构的方式。??)
阅读过程中实际上存在两条视线,一条是生理性的外部视线,是眼睛的事情。一条电请精通能够的内部视线,是大脑的事情。外部视线的“注视点”,其实就是内部视线的“意识点”。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不是简单的外部行为的改变,主要是改变他的内部意识。
章熊的说法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读者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这就是阅读过程。”
阅读,概括起来,其核心就是抓住关键语句。
“如何阅读”可以描述为两句话。第一句,拿到一个作品,应该看什么地方。文本解读的对错之分,实际上就看这个方本有没有看对地方。第二句,从这些地方应该看出什么其实公共。
(三)阅读取向与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要分成两个层面来讨论。第一个层面是阅读取向,相当于阅读方式、阅读姿态,或者说是阅读目的,就是指阅读主体抱着什么目的,怎样看待文本。第二个层面是具体的阅读方法,即如何阅读的方法,就是在文本的什么地方,看出什么内容。
阅读取向分为三种。
第一种叫常态,是正常的人正常情况下的阅读方式。或者说,具有较高阅读能力的人通常采用的阅读方式。学生要学习的就是常态取向的阅读。 “阅读是什么呢?作者写作是希望读者分享他们表达的意思,从而成为相互理解群体中的一分子。”(《理解儿童文学》)
第二种是异态,是特殊情况下采用的阅读方式。如有人研究《红楼梦》的饮食文化,这种阅读方式显然跟读《红楼梦》小说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第三种是变态。这是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才会出现的,由于某种错误的观念,我们的语文教师长期地、习惯性地采取的一种奇特的阅读方式。
用概括的方法来体会情感,用朗读的方法来获取信息。这些是正常人阅读从来不做的事情。
阅读能力的第二个层面,即如何阅读的具体方法,它主要受制于文章的体式。
阅读要抓住关键语句,这句话没有错。任何阅读都要抓住关键语句,关键是关键语句在哪里。这就是我们讲的阅读方法。
阅读其实是体式思维。(??) 阅读能力都是具体的,因为阅读对象是不同的文体。 阅读能力实际上很具体,是和阅读对象—文章体式相关的。
阅读能力既取决于阅读取向,又取决于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