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新德院士——高分子化学家
入学后发现清华大学学生与东吴学生很不一样,一是不修边幅,二是拼命读书,我这时才感到念书是怎么回事,以及图书馆和他的座位是多么重要。
每个人都全力以赴,到了这个时候主要已经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体力和耐力问题了。
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观察事物,最好的学生是善于发现问题的学生。
科学研究是一件苦差事,奋斗到一定程度,不仅是智力问题,还有体力问题,更确切的说是生理与心理的问题,不只是要专心致志全力以赴,而且还要经得起挫折与失败,体力的训练过程是我60多年来教学和科研生涯的基本保证,也是科学人生的必经之路。
我的感悟
作者提到东吴大学和清华大学不一样,最后还把自己的心有一半分给了浙江大学,文中还有一次提到浙江大学,说当时的浙江的理科也是全国最好的。还有他教学生,在复杂中找系统,凌乱中找一致,片段中找联系,我觉得这就是看到事物的本质。最后作者提到体力是60多年来的教学科研生涯的基本保证,现在也是越来越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要保持运动,做好能量输入。
冯端院士——物理学家
他只轻松的进行学习,并不可以追求高分,但要求自己一定要懂并寻求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在他看来读书学习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后来就比较喜欢看各种名人传记和科普读物。
做学问如同画画,画匠需要的只是技巧,而画家则需要自己的见解和思想。要有鉴赏力。
我的感悟
冯院士小时候好像没有非常非常刻苦的学,但是他也是把读书学习当成了人生的一大乐事。比较印象深刻的是他后来嗯一直从事教学工作,他后来还不断的为青少年编编著科学科普读物,我觉得他的这种胸襟也看得很远。他提到了做学问如同画画。嗯眼光就是鉴赏力,眼界让我想到了,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要有见识。他还是个一个教育家,能感受到他对教育热爱。
匡定波院士——红外及遥感专家
不失时机的更新目标,在实践中形成共识并持之以恒,这就是我们的事业能够成功的原因。
我的感悟
现在的感触是,这5个院士学下来发现他们大都是江浙地区的。而且很多院士都是数学物理比较好。现在才认识到数学是真重要。
查到匡院士喜欢摄影
吕敏院士——核物理学家
在学校学习的时候,除了学习基础知识以外,更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而在阅读书本文现实同样不但要学习具体知识治理技术,要学习作者的研究方法,思考方法,这样才能得到最大的收获。
我的感悟
院士受家庭环境影响也比较大,从小爱学习。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也提到了,要注重培养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在读书的时候要要去考虑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他的思考方法就行了。还有一点作者提到,他说一直这种研究工作要保密,要带着孩子和家庭,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下工作,身体也不太好,会影响到孩子,非常钦佩他们那个年代科学家到为国奉献精神。
他的父亲吕叔湘是语言学家,是不是一个大学者也有家族传承呢。以前会觉得财富有传承,现在觉得做学问,学术研究好像也有。
朱兆良院士——土壤学家
我长期以来养成了定期到阅览室查阅最新资料的习惯,不管工作多么忙都坚持不懈,因此我对世界上的各种最新的相关研究结果十分清楚,这就是我的研究工作始终利于最新的研究基点之上,不仅如此,我认为在各种资料的整理与利用中,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
对于思路的形成,我认为应该归功于长期的思想准备和一时到突现,许多思路是长期工作后顿悟出来的,而不是在工作台边产生的,把问题放在心上长期思索,终于有一天突然产生出“路子”,最关键的是要做个有心人。
我的感悟
院士有定期到阅览室查阅最新资料的习惯,我觉得这一点自己做的不够好,总是认为经典的都不是最前沿的,不太关心现在发生是事情。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思想,而这个思想的形成就是要一直做个有心人,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想到了之前有人问说不会独立思考怎么办,想问题不会深入怎么办?那就一直想,反反复复的想。总有一天会想出来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