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浑欲不胜簪”——诗圣杜甫的《春望》,为何既不押韵又不合律?

安史之乱爆发后一年(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即唐肃宗。尊还蒙在鼓里的唐玄宗李隆基为太上皇,昭告天下。永王李璘觉得大哥既然可以随意登基,便去庐山请了李白出山,准备造反。江陵长史高适则看穿了这一切,迅速报告了唐肃宗,并完成了反制永王的部署。

而这同一时期,当年三人(李白,杜甫,高适)同游梁宋,留下千古诗话的大唐诗歌兄弟天团里的杜甫,选择了去投奔新君唐肃宗。结果走到半路,被叛军抓了,押送到长安,后调查发现他没有关押价值,便把他放了。杜甫孤身一人在被叛军占领的都城流浪,城外是郭子仪的大军。

这个时候已经是757年三月,春色满都城,杜甫却饿得不成形,感慨之余,写了这首《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是一首标准的仄起不入韵五言律诗,因为太过经典,经典到平常,很少有人去质疑它。实际上我们如果大声吟诵出来,就会发现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不是不合韵呢?

是不是诗圣饿得发了昏,居然不押韵了。

其实并非如此,我们今天习惯使用普通话来进行诵读。而且长久以来,“发簪”的“簪”字发“zan”音已经习惯成自然,所以会觉得和前面的韵脚字“深”、“心”、“金”不同韵。实际上在古代“簪”字有两个发音,一个是“zen”,一个是“zan”,只是在漫长的语音演变中,因为两个发音并没有不同的字义来支持,最终就淘汰了一个多余的发音。而杜甫的“浑欲不胜簪”就是使用的“zen”的发音。

不过对于古人来说,并不存在汉语拼音的韵母,而是韵部归类。我们知道平水韵是宋末总结,但是基本上承袭了唐韵、广韵的分类结果,只是将邻韵大量合并,从200韵部简约到106个,这是一种从精细到粗疏,从繁琐到简单的韵部归类,也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平水韵来分析唐诗、宋词。

这是个简单的道理,举个例子,我们把5以下的数字确认为小,把5到10的数字确认为大,那么根据大小买定离手,和你买2、3、4,还是6、7、8,并没有冲突。无论你买的是2,还是4,我们称你买的是小,总是正确的。

这就是为什么宋末的平水韵可以分析唐诗的缘故,不要再一脸鄙夷地说“哎呀,你又用宋韵分析唐诗”。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不然提出来的问题,连回答都没有意义——今天是说到这里了,就对平时文章后很多这类评论做个集中回答,要我专门去回复这些评论,我觉得有点浪费时间。

“簪”字在平水韵中既属于“十二侵”部,又属于“十三覃”部,很显然属于“十二侵”部的时候,发“zen”音,与同属“十二侵”部的“深、心、金”是押韵的。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读呢?是读“浑欲不胜簪(zan)”还是读合韵的“浑欲不胜簪(zen)”呢?

那就随你喜爱了。不过如果你是在面对考试的时候,建议读“zan”,虽然不押韵,但是“zen”的发音已经消失,于字典没有记录,那么对于考试这种需要出处的规则性诵读,当然是以书面标记为准,或者说以字典为准。如果你就是读读找诗的感觉,自己摇头晃脑享受下,读“zen”当然更合适。

这个问题其实就类似于这两年国家书面确认“斜”字以后只读“xie”,不再像我们小时候学的,在古诗中读“xia”。这明明是个多音字,但是和“簪”一样,正是因为没有别的意思来支持这个读音,只是在诗歌中使用押韵,就逐渐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而被国家取消了“xia”字发音。那么从这一代起,自然就不会再在吟诵“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时候读“xia”了,其带来的结果就和我们今天觉得《春望》“簪”字不押韵一样,会觉得《山行》连韵都不押,如何成为的经典?

法不责众,特别是官方做出的更改,我们只能跟随一起改变。“xia”去“xie”留是我们正经历的汉字语音变化,而“zen”死“zan”活是我们没有经历的语音流变。

这二者的变化是一样的。

多音字不同发音的情况下,在这一句中还有一处,而这个字的不同发音,正好证明了多音字存在的意义——不同字义的表达。

那就是“浑欲不胜簪”的“胜”字。相信有很多朋友会读成“shèngzān”,实际上如果读作“shèng”,这一句的平仄关系就会出现问题,“胜”字仄声会导致整个律句失替。“平仄仄仄平”,这显然是错误的,而格律诗圣又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其实不光是“zan”应该读“zen”,“shèng”也应该读作“shēng”。这是个正儿八经的多音字,读“shēng”的时候的意思有不同——能承担、能承受。“不胜簪”,就是头发太短,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而“不”字在“shēng”的读音前自然就不能读第二声,而应该读第四声,古去声。所以“浑欲不胜簪”的平仄实为“平仄仄平平”,是首字不论的仄起平收律句,完全符合格律。

所以呢,你可以说诗圣的作品今天读起来不那么合口,但是别拿诗圣的格律诗开玩笑。

我们再来看看这首作品的内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联起句。国,国都。国破,这里指长安城被叛军占领。老百姓流离失所,春回大地,因为没人打理,人烟荒芜的老城里草木胡乱生长,肆意茂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颔联承接。想起这个令人伤感的时局,我的眼泪就哗哗的,春天的花儿也被打湿了。想起自己只身流窜,与家人的离愁别恨,原本甜美的鸟儿叫声都让我倍感惊心。

这里经常有人认为是花儿也流泪,鸟儿也惊心。其实是过度解读,杜甫不是李商隐,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颈联转换。战火从正月一直打到现在,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诗人被困在城中,得不到亲人和家中的消息,不能报平安,更加不知道朝廷的状况,这个时候,一封家书,便用万两黄金来换也是值得。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尾联合收。因为首联的“国破”,让我愁绪缠绕,焦急悲伤,一头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这首诗通过描写战时长安城里的荒废春天,诗人期望得知外面战事和家人音信的愁绪,让大家都感受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也藏了那么一些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外朝廷平叛大军的希望。

三个月后,唐军收复长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189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7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85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03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05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2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95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56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98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3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20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95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82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5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90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72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