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第一次看金庸电视剧是古天乐版的《神雕侠侣》。当时看到杨过被各种妹子围着,学武术水一水就通,笑傲功名利禄,最早接触金庸武侠剧的我和小伙伴们每天下课都讨论。习惯了关于“男人爱美女”“刻苦学习”“报效国家”等日常讯息的我们,觉得这位神雕大侠真是“特立独行”啊。
谁想长大了发现,原来令狐冲、张无忌、石破天、陈家洛、袁承志,甚至韦小宝等金庸小说中绝大多数男主角都是聪明伶俐、桃花滚滚、淡泊名利。看多了金庸发现,杨过这种聪明过人又不慕荣华的暖男真不算“特立独行”,反倒是笨笨的又积极报国的郭靖才算“凤毛麟角”。
某神暑期实习拿着高盛的summer intern,最后毕业决定去JohnsHopkins读生物方向PHD。我觉得他“特立独行,不为财富动摇,具有崇高的科学理想”。他说:“其实你真心抬举我了。我没什么特立独行的,放弃高薪工作搞科研的人太多了。我只是跟很多热衷科研的人一样,选择了一种力所能及范围内又比较喜欢的生活方式而已。”
我后来跟各地做学术的同学交流后发现,穷得没出路做科研的有一些,但是拒绝高薪而选择科研的也不少。我觉得这哥们“特立独行”,只是因为我见得少而已。
回想往事,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常常觉得自己在“叛逆”,在“特立独行”,在“不走寻常路”。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换个专业,改个行业,开拓新的社交圈,发展个特殊的兴趣爱好,就是“不走寻常路”了。这不禁让我想起管理学中的“蓝海战略”。
但是,就像“不走寻常路”一样,事实上“蓝海战略”完全不是说你我由A到B那么简单,换个工作,换个专业,换个行业就是“蓝海战略”了。蓝海战略的核心不仅在于“转行”这一行为本身,更具技术含量的是转换之前的分析和评分。蓝海战略包括四项战略制定原则和两项战略执行原则,每项原则都是以分析为支撑的,而且是真的走到了一个对手很少的崭新天地。
所以,很多人以为自己“蓝海战略”,其实都不一定。我那个“转行”不一定是“蓝海战略”,可能是涛声依旧的“红海战略”,或者是自寻死路的“百慕大战略”。
“不走寻常路”就如“蓝海战略”。真正的不走寻常路不仅仅是“转行”,而是基于天赋、兴趣、能力等等方方面面做的决策以及后续持久的行动和适时的调整。我们可能只是具备了“转行”这一形式,远远不是真正的“蓝海战略”,只是普普通通的“转行”。这种“普普通通”有二:
首先,这种“转行”本身未必基于多么理性分析或者理想支撑,很多只是走投无路或者一时冲动。比起基于过人的天赋、良好的机遇、高尚的情操、缜密的分析等让路人都会为你鼓掌的理由,我们很多时候转行不过是因为“钱多”“前途好”等常规理由,或者干脆是“太笨”“破产”等走投无路的原因。
当然不排除“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成功者,不过就做出这种选择的初衷而言,很多人的“转行”没有那么多自以为是的“高大上”的理由。我们那不叫“不走寻常路”,叫“走一步算一步”。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这种“转行”本身也就仅仅是个“转行”而已,没那么多英雄主义色彩和革命主义情怀,更没有真正让我们与众不同。“特立独行”们很多时候不过就是普普通通换个方向换条路而已,并不是一个人“偏向虎山行”或者“众人皆醉我独醒”,而是无数人和你我一模一样,都是从你我原来的路转向你我现在的路,还不算别的路转过来的路人。
我们不过是从一条“寻常的路”,换到了另一条“寻常的路”上;不过是从一条“人挤人,挤死人”的路上,转弯到另一条“人挤人,挤死人”的路上。我们这不叫“不走寻常路”,叫“不然你去中医看看?”
鸡汤段子经常鼓励我们:“做人就要不走寻常路!”然后一批热血青年坐不住了,纷纷每天想着怎么做得和别人不一样,一旦做到了不一样就觉得很爽,看不上在“寻常路”上“拥挤的人们”,稍有特别就会有睥睨众生之感。好像做任何一个“骑行的行者”都会瞧不起做金融的或者公务员,觉得他们都是铜臭味迂腐味。但是,哥,你们这些“孤独”的自行车游侠已经把通往西藏的318国道堵成什么样了你自己不知道吗?
网上曾经盛传新时代四大俗——从小有个音乐梦、辞职开间咖啡馆、改变世界靠创业、放下一切去旅行——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参加节目的百千选手动不动一上台就说自己“从小与众不同,热爱音乐”,搞得都是莫扎特转世一样,反倒是准备规规矩矩工作的成了稀有动物;咖啡馆的泛滥就不多赘述了,市场规律会惩罚文艺母羊的羊群效应;
说到创业,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创业大赛比实际创业的人还多,稍微有点想法的就打算要通过创业改变世界,当乔布斯;至于放下一切去旅行,觉得自己特立独行可以,你开心就好,别发自拍就行。
当你觉得你特立独行、不走寻常路的时候,完全没有必要太激动,平常心就好。那种“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优越感和愤世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你可能不过就是走了一个非常普通又常规的路径,而这只不过在你自己看来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路径而已。
以金融圈为例,学工科的人转金融研究或者业界乍一听好像挺另类。但是翻开国内金融大佬的简历,王亚伟是电子出身(他的经济学是双学位),熊晓鸽是学传播的,汪潮涌是学信息的(硕士期间读的商科)。至于更广的基层,金融业早就被称为“工程师”的黑洞。
细细想来,为什么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会误认为自己“不走寻常路”呢?因为视野太小了。我们错把自己的世界当成全部世界,觉得我和身边的人不一样了我就是“太独特”。殊不知,沧海一粟,秋收万籽,广宇浩渺,你算老几?当我们眼界只有一个巴掌大的时候,我们会感觉自己“每迈出的一小步”,都是“人类的一大步”。
所以,换个专业,跳个行业,开发个特别点的爱好,甚至换个性取向,做个变性手术等等,都别太激动,平常心就好。很多自己以为自己多大个事,真没多大个事。自己的一些独特的言行可能确实独特,但是真不至于多么“不走寻常路”了。还是那句话,我们有时候趾高气扬地认为自己“然泥而不滓者也”,只不过是从一个人挤人的路上,换到了另一个人挤人的路上。走上更高,就知道自己多common了——想看更多猴,更上一层楼。
同时请小伙伴们也对鸡汤和海选节目保持高度警惕,相信可以,一定警惕。高喊“活出自己,不走寻常路”的成功学家和明星大腕里面多少人自己就被潜规则了多少回才换来一个吃煎饼的镜头,而且这个镜头可能还是一场“不走寻常路”群众演员们千军万马一起吃煎饼的镜头。TA一鼓舞,你一激动,放弃了手头好不容易稳定和略有积累的学业事业,自以为是地走上另一条前途未卜的人挤人之路,何必呢。还是郭德纲老师有良心,天天劝人:“干什么不吃饭,没必要看见我火了都来说相声,这条路狼多肉少饿死的多了去了。”
个人觉得,最大的个性,就是杰出;最大的“与众不同”,就是“出类拔萃”。四处换路拍照不叫本事,一条路走出个烂漫山花才叫本事。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哪条路未必那么重要,但是有能走多远的脚才重要。最“不走寻常路”的人,就是把寻常的路走得最潇洒的人。路是否寻常,不在东西,而在高低。
比如下面这一位
生活如此枯燥,不如起来艹,只有朝九晚五?只有创业IPO?除了眼前苟且,还有诗和乳房。老极早前我写过一段,有意义不如有意思,老极就是竭尽所能就是把生命过得有意思。就像开篇讲的“我只是跟很多热衷科研的人一样,选择了一种力所能及范围内又比较喜欢的生活方式而已”。老极亦是如此,不同的是他是个行者。主办方给了我10张票。要来的速度留言。
将一哲黑板报推荐更多的朋友
生活如此绝望,只能给他痛快来一刀。嘿嘿
一哲黑板报:一个有趣有料的黑板报,亦庄亦谐,三观尽毁
人美人懒,花见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