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在一个市图书馆举行的讲座上,最后一个环节是读者提问。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穿着粉红色长裙的小姑娘,她的手紧紧地握着话筒,显然,她有点紧张。
她问:“老师,您好!我是高一的学生,马上就要升高二了。我最近特别迷茫,不知道自己该选文科还是理科。我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偶尔也会有文章可以发表在报纸上,但是我父母的意见是文科专业不好就业,我的数学和物理基础都不错。我的心里特别矛盾,不知道您能不能给我一些有用的建议?“
演讲的嘉宾是一位中职的教师,本科读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因他从小在寺庙里画佛像又对弗洛伊德的学说研究多年,很有心得。或许是因为这样的背影,市图书馆才请来做演讲的吧。只是时间过去太久了,我一时想不起他的名字。但是他的回答,我却记得很深。
他大意说,选择文科还是理科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自己擅长理工科又有兴趣,目前社会的事体就业而言,理科专业的薪资是比文科好一些。但是,无论是的文科和理科,都只是一种专业能力的训练,称之为“专业教育”。
阅读文学作品,对每一个人都是需要的,必要的,欧美的一些国家很早之前就已经意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国家目前还晚了一些。
你还是一名高中生,可以从阅读一流的文学作品开始。
我一直记着这位嘉宾的话,因为他的眼光富有前瞻性,思想超前。
多年后,我看到了一套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国民教育通识读本“系列的书在网络书店里热卖,其中文学卷的书名《文学的意义》里的序言的意思概括起来就和那位演讲嘉宾一样了,唯一不同的是,这本《文学的意义》里推荐了22部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和22位中外学者与作家的深度解读。
文学是非常的开放,如果从古人结蝇记事开始到现在,五千多年来的文学作品岂止是汗牛充栋,简直是恒河里的沙子,多得不得了,一个人穷尽一生一世都读不完。正因为如此,一个人要在有限的生命里阅读文学,那么从一流的作品开始就是一个好主意。
《文学的意义》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选取每一篇学者或作家的文章是另类的角度对经典进行的解读,让人耳目一新,饶有趣味,新颖的观点又增添读者阅读原著的欲望。
中国四大经典名著《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一直被贴上“多愁善感“的标签,尤其是黛玉葬花一幕更是催人泪下。当年,我藏在被窝里读到这一段文字里,眼泪都弄湿了被单了。可是,《文学的意义》里的一篇刘晓蕾的文章,题目叫做《黛玉的明媚与哀愁》,说黛玉的天性,其实是很活泼跳脱。她列举了黛玉在群体生活里学湘云的咬舌,笑她”二哥哥“和”爱哥哥“不分等趣事,我去翻开原著果真有这些片段。那为什么我们的脑袋里就一直记着黛玉的多愁善感呢?
黛玉的尖刻是在宝玉的气时,拿话顶他;黛玉的多愁善感是在对自己和宝玉的未来迷茫时才有。况且,黛玉不过是十五、六岁的女孩子,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谁的青春不迷茫”呢。
文学的开放性,让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还可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有不同的解读。一篇《黛玉的明媚与哀愁》让我看到被自己忽视了的黛玉的另一面,有点感动又让自己反思自己的思考不够深入。
《文学的意义》的阅读方法,我的建议是按照目录先去阅读原著,原著可能很长,要读很久,但又有什么要紧呢?与其把时间浪费在网络碎片化的浅阅读,不如每天花半个小时深度阅读经典作品。每读完一部经典作品,它能带给你的震憾和启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我相信它一定是正面、向上的,积极的。换句话说,我们大可把这本书当成一个阅读清单,包括里面的“延伸阅读”里提到的书。
经典作品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探索人性的光明与幽暗,那么,我们怎么看呢?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要先想清楚了,然后再来看看这本《文学的意义》,目的是了解学者和作家是怎么想,有什么可取之处吗?
一部经典作品阅读完,没有自己的思考,如同囫囵吞枣会影响自己读书体系的建立,那么用再多的时间也没多大用处了。
这个就是我看完这本《文学的意义》想要和你说选书的重要和阅读的方法。
2017年9月18日,灵林玖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