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庆幸,年轻的时候没有读过荷马史诗,虽然久闻其名,但是一直没有想过读这本书。两周前,偶尔又拿起文学回忆录,翻到荷马史诗这一章时,遂决定试着读一读。虽然害怕无法读完,但是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读完了伊利亚特而且非常喜欢。以前以为史诗就是一种诗,就像现代或者后期的诗一样。更多的是描述作者的心理,而不是一种叙事。读了伊利亚特,才发现原来史诗是一种叙事,是故事。伊利亚特的叙事,画面感非常强,以至于阅读的过程当中,脑海里不断涌现史诗所叙述的画面,就像看电影一样但是比看电影更好玩。因为,画面的样子是存在于我的想象里的,而不是直观的看别人拍出来的画面。这种基于叙事之上,二次重构的感觉是无法比拟的。这里也可以窥探,上古时期,人们讲故事更多的去叙述画面而不是主观的感受。我以为,千百年来,人们叙述的方式,慢慢的,从一个旁观的角色,转变到了以“我”为中心。
我以为,之所以为史诗,是因为史诗所包含的内容,角度和内涵,是多维度的。每个维度探究下去,都有很多信息,有意思的信息。小到古希腊时期,人们的穿着和习俗,大到荷马对命运,神,以及人性的拷问。让人惊叹。我想了想,决定从不同的维度去叙说我对伊利亚特的理解。这样,也许不会迷失在文字里。
对神的拷问
整个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神仙打架,百姓遭殃”。纵观全书,从伊利亚特战争的起因,到战争的过程,阿基琉斯的命运等等等等,背后都有俄林波斯山上众神的身影。凡人们每天用心祈祷和祭拜众神,可是到头来众神却视众生的生命为草芥,为筹码。让众生去死,让众生去亡。唯有神和神的子女们才能享有荣光。虽然,书中无处不体现到神的全知,神的全能,让人读后无不升起对众神的敬畏。可是,荷马却通过对众神带给人间的苦难的叙述,在默默地控诉着这一切。想想在上古的时期,荷马是需要多大的勇气,意志和智慧去反思这一切。我以为,神在这里代表的是权威,是高居在俄林波斯山上的权威。内心不禁感动荷马对大地终生的怜悯。
听罢这番话,啸聚乌云的宙斯说讲,答道:
“裂地之神,你已猜出我的用意,我把各位召聚
起来的目的。我关心这些凡人,虽然他们正在死去。
尽管如此,我仍将待在俄林波斯的山脊,
静坐观赏,愉悦我的心怀。
尽管为神,神的诡计和心机远胜于凡人。也许,这也说明了我们众生的社会,靠勇力只能作为骡马最终被人宰杀。王者,靠的是诡计和阴谋。虽然高高在上,住在俄林波斯山上,但是却是这一幅样子。
命运的拷问
整个故事的起因是因为民众的王者阿伽门农羞辱了卓越的阿基琉斯。阿基琉斯因此愤怒,并且宣誓退出对特洛伊人的征战。因为阿基琉斯的母亲不忍看到儿子这样伤心,便去祈求父亲宙斯帮助。所以,便有了光荣的赫克托耳带领特洛伊人大败长发的阿开亚人(希腊联军)。这一切,都是为了证明,唯有卓越的阿基琉斯,才能保护并且带领阿开亚人击破特洛伊人。尽管如此,卓越的阿基琉斯仍然拒绝出战。再后来赫克托尔杀死了阿基琉斯的挚友帕特罗克洛斯,阿基琉斯因此大怒,带领慕耳弥冬人和阿开亚人杀死了赫克托尔。获得了荣光。
“我的母亲、银脚塞提丝对我说过,
我带着两种命运,走向死的末日:
如果待在这里,战斗在特洛伊人的城边,
我虽返家无望,却可赢得永久的光荣;
如果返回家园,回到我所热爱的故乡,
我的光荣和荣誉将不复存在,却可
怡享天年,死的终期将不会匆匆临头。”
明知自己的命运,还是决意出征。这到底是对命运的顺从还是对命运的抗争。据说,奥德赛的故事便是围绕着命运而展开的。
“凡人的生活啊,就像树叶的落聚。
凉风吹散垂挂枝头的旧叶,但一日
春风拂起,枝干便会抽发茸密的新绿。”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自己的命运。终其一生,也许我都在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的命运是什么?我该怎么看待我的命运?我该怎么掌握自己的命运?我该如何选择?面对命运,个体的无力,就连英雄般的卓越的阿基琉斯也无法逃脱。问题的答案,对我来说就像甜美的Sangria,栩栩如生。也许尝到嘴边,又索然无味。虽然无法决定Sangria的味道,也许就是这种对答案的念想,和欲望,让人思考。
面对命运,光荣的赫克托尔在命运的最后时刻,做了如下的选择。这样的选择,是英雄在接受命运下无奈的抗争。也许,也是作为英雄,唯一的选择。
其时,赫克托耳悟出了事情的真相,叹道:
“完了,全完了!神们终于把我召上了死的归途。
我以为壮士德伊福波斯近在身旁,其实
他却待在城里——雅典娜的哄骗蒙住了我的眼睛。现在,可恨的死亡已距我不远,实是近在眼前;逃生
已成绝望。看来,很久以前,今日的结局便是他们喜闻乐见
的趣事,宙斯和他发箭远方的儿子,虽然在此之前,
他们常常赶来帮忙。现在,我已必死无疑。
但是,我不能窝窝囊囊地死去,不做一番挣扎。
不,我要打出个壮伟的局面,使后人都能听诵我的英豪!”
而到最后,当赫克托尔的老父亲,特洛伊的国王普里阿摩斯,亲自去向阿基琉斯赎回赫克托尔的尸体时,卓越的阿基琉斯向悲痛的国王,逝者的老父亲,说了以下的话:
尽管痛苦,让我们,
是的,让你我把悲愁埋在心底,
如此悲恸哭悼,不会有半点收益。
这便是神的编工,生活的网线,替不幸的凡人;
我等一生坎坷多难,而神们自己则杳无愁哀。
个体的叙述
伊利亚特的书里,很不一样的一点,便是在战斗的时候,人在被刺死之时,紧接着都会有一段话描述刺死之人的家乡,经历或者家室。前一秒钟,战争爆裂,狂热,震撼,而后一秒种,看到的是被杀之人美丽的家乡,或受到丧子之痛的老父,丧父之痛的女人。战争,摧毁的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而是这美丽的家园,幸福的家庭。战争,给杀人者带来了荣耀,而后呢?荣耀之后也许又是痛苦。 这种反差,不断地出现,让我不断地拷问自己,拷问所谓的荣耀,所谓的权威。当战争达到顶峰的时候,也就是极端的痛苦和没落的时候。在我面前,一段段美丽的叙述,一幅幅幸福的画面,不断地被摧毁,随之裹挟的和拷问的,是人的命运,是个体的命运和对权威的反思。而最后,用一方的悲痛来化解另一方的悲痛,但两方的悲痛都取悦来自于俄林波斯山上的神祗。
鏖战中,忒拉蒙之子埃阿斯杀了安塞米昂之子
西摩埃西俄斯,一位风华正茂的未婚青年。母亲把他
生在西摩埃斯河边,其时正偕随她的父母
从伊达山上下来,前往照管他们的羊群。
所以,孩子得名西摩埃西俄斯。然而,他已不能
回报尊爱的双亲,养育的恩典;他活得短暂,
被心胸豪壮的埃阿斯枪击,
打在右胸上——因他冲锋在前——
奶头边,青铜的枪矛穿透了胸肩。
他翻倒泥尘,像一棵杨树,
长在洼地里,大片的草泽上,
树干光洁,但顶部枝丫横生;
这其中,篇幅最长,叙述也是最为悲痛,就是在描写光荣的赫克托耳被阿基琉斯击杀之后的一大段描述。我最感动的便是下面这两段。
她悲声诉说,泪流满面,但赫克托耳的妻子却还
不曾听到噩耗;此间无有可信之人登门,通报
她的丈夫站在城门外面,拒敌迎战的讯息。
其时,她置身高深的房居,
......
把一口大锅架上柴火,使赫克托耳
离战回家,能用热水洗澡;
可怜的女人,她哪里知道,远离滚烫的热水,
丈夫已经死在阿基琉斯手下,被灰眼睛的雅典娜击倒。
当赫克托耳的妻子问讯丈夫之死时,悲痛欲绝。其中,有一段描写自己对儿子的悲痛。这样的场景,几千年来,在我们身边不断地发生。没有双亲的孩子,在哪里都一样,在哪里都会被嫌弃.
他,
我们的男孩,总是耷拉着脑袋,整日里泪水洗面,
饥肠辘辘,找到父亲旧时的伙伴,
拉着这个人的披篷,攥着那个人的衣衫,
讨得一些人的怜悯——有人会给他一小杯饮料,
只够沾湿他的嘴唇,却不能舒缓喉腭的焦渴;
某个双亲都还活着的孩子,会把他打出宴会,
一边扬着拳头,一边张嘴咒骂:
‘滚出去!你的父亲不在这里饮宴,和我们一起!’
男孩挂着眼泪,走向他那孤寡的母亲——哦,
我的阿斯图阿纳克斯!
上古时期的友情
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听语文老师的讲座,讲到古希腊时期,只有男性之间的情感才能称之为爱情,即柏拉图式的爱情。当男子到青少年时期的时候,便会找到一个成年男子搭配。阿基琉斯的好友被杀之后,书中描述了很多阿基琉斯的悲痛以及对好友的回忆。其中有一段让我觉得,上古时期男性之间的友谊,远远和我们现在男性之间的友谊不同。千百年来,是怎么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的样子?而那种友情,到底是什么感觉?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也许,只有古希腊人,才有这种特别的友谊。
晓色中,塞提丝
携着赫法伊斯托斯的礼物,来到船边,
发现心爱的儿子躺在帕特罗克洛斯的怀里,
嘶声喊叫,身边站着众多的伙伴,洒泪
哀悼。
看到这段叙述,作为现代人,尤其作为一个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人,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怎么看待。突然想到,陈丹青在有一集《看见》里说古希腊人的艺术,就如同初生的孩童。现在看来,英雄的阿基琉斯这样做也许就有他的原因了。因为只有小孩子,才会这样的躺在逝去的好友怀中,抒发自己的哀悼和思念。而成人呢,更多的是收敛,甚至压制自己的情感。用所谓的理性去代替感性。想想,古希腊人真是单纯,情感的表达,自由。
长了翅膀的话语
我看到现当代文字,当人物说话时,总会用感情作为形容词去描述对话。而在伊利亚特里,很多对话的前缀,却是用另一番形容词。
她言罢,人和神的父亲接受了她的建议,
马上指令雅典娜,用长了翅膀的话语:
“快去,朝着特洛伊人和阿开亚人的队伍,
设法使特洛伊人先毁誓约,
伤害获胜战场的阿开亚兵壮。”
每当我看到“长了翅膀的话语”,我就在想象一对翅膀从人的嘴里飞出去,传到了听众的耳朵里。这种表达方式,并不像我们平常习惯的主观性的表达方式(比如说愤怒的,高兴地),但又充满了想象力。也许这也是为什么地中海文明那么浪漫主义。
或者如下面这段
“枪矛从脊背上飞过,
插在泥地里,带着撕咬人肉的欲望。”
情欲
全书中,我以为描写情欲最好的一段就是白臂女神赫拉如何利用诡计勾起炸响雷的宙斯以图帮助阿卡亚人的描述。
言罢,她从酥胸前解下一个编工精致、织着
花纹的条兜,上面编着各种各样的诱惑,
有狂烈的爱情,冲发的性欲和情人的窃窃
私语——此般消魂之术,足以使最清醒的头脑疯迷。”
与此同时,赫拉腿步轻盈,前往高高的伽耳伽罗斯,
伊达的峰巅,汇聚乌云的宙斯见到了她的身影。
仅此一瞥,欲念便在他那厚实的心里呼呼地蒸腾,
一如当年他俩瞒着亲爱的父母
同登床笫,纵情欢爱时的心境。
听罢这番话,汇聚乌云的宙斯说讲,答道:
“急什么,赫拉,那地方不妨以后再去。
现在,我要你和我睡觉,尽兴做爱。
对女神或女人的性爱,从未像现时这样炽烈,
冲荡着我的心胸,迫使它屈服就范。
......
所有这些欲情都赶不上
现时对你的冲动,甜蜜的欲念已经征服了我的心灵。”
这种对情欲,爱欲的描写,在东方文学中很少见到(也许是因为我读书太少)。不知是因为虚伪还是故意视而不见。上古时期的人啊,对情欲便有着这么一种婉婉到来,赤裸裸但又稚嫩的表达。作为现代人,真的羞愧。虽然是同一种情欲,但是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要么要粉饰一番,要么就要花花绿绿。不管是电影里,还是文学作品,尤其是以好莱坞为首,对于情欲的描写,虽然直观,但是多的是那么一种粗俗,而不是一种原生的美。我在想,如果有人能以古希腊人之认识,在拍电影的时候,这样叙述情欲,也许会非常好看。
画面感
这里要说的,就是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史诗般的叙述方式。尤其在描述打斗过程时,简单,直接。就像看电影一样。
投枪扎在锁骨下,犀利的铜尖
穿筋破骨,从肩膀的根座里捅出;
他随即倒地,轰然一声,铠甲在身上铿锵作响。
打在肚腹正中,
捅穿胸甲的虚处,内脏从铜甲里
迸挤出来;福耳库斯随即倒地,手抓泥尘。
而就在回跑之际,墨里俄奈斯紧紧跟上,投枪出手,
打在生殖器和肚脐之间,痛苦的战争
击杀可悲的凡人,以这个部位最烈。
短短几句,简单,直接,暴烈。战争时,用战争的语言。
上古时期的习俗
书中记述了很多上古时期希腊的习俗。比如说在火葬了帕特罗克洛斯之后,卓越的阿基琉斯拿出大笔的财物作为奖品,进行葬礼中的竞赛,祭奠死去的好友。阿基琉斯邀请全军比赛驾车,拳击,竟跑,投枪搏击,和弓赛。
“我们邀请两位战勇,你们中最好的斗士,竞夺这些奖品。
披上你们的铠甲,抓起裂毁皮肉的铜枪,
面对面地交手,近战扑击。哪位斗士
首先刺中对手白亮的皮肉,捅穿
衣甲,扎出黑血,触及内脏,
我将赏他这把漂亮的斯拉凯劈剑,把上
缀铆着银钉,我的战礼,夺自阿斯忒罗派俄斯的躯体。
看来,葬礼之后,众人聚会,狂欢,多多少少是各个民族的习惯。到现在,我们老家也有葬礼时期要搭台唱戏的习俗。
还有就是祭祀,人们每次在大战之前,甚至吃饭之前,都会向众神献祭,以求保佑。众神也会看在贡品的面子上,庇护众生。
他把肉块脱叉装盘。
接着,帕特罗克洛斯拿出面包,就着精美的条篮,
放在桌面上;与此同时,阿基琉斯分放着烤肉。
随后,他在对面的墙边下坐,朝对神一样的
奥德修斯,嘱告帕特罗克洛斯,他的伙伴,
献肉祭神,后者把头刀割下的熟肉扔进火里。
生气
有意思的是,我在读书时,有两天刚好因为同事的事情,很是生气。事情解决之后,一切怒气烟消云散。刚好读到了下面这段话,真的感同身受。
后者的愤怒
此时烟消云散,像晨露滋润谷穗一般,
在那茎秆拥立、谷浪翻滚的时节;
就像这样,墨奈劳斯,你的心田已被平慰舒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