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一暑假到现在,我做补习教育工作已经有将近8个年头了。接手的孩子多了,比当年一窍不懂的我,更懂得如何教学,以及与孩子们的相处交流。下面就浅谈自己的一点教育心得吧。
有一些家长联系我,主要是因为自家孩子不听话,不肯“配合”学习。一天到晚都只知道玩手机,家长一沟通他们就显出不耐烦,甚者把自己关在房间,拒绝沟通。真是头疼。
不配合的原因,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已开始觉醒,反抗家长是强调自我的意志、自我喜好的表现,是正常的青春期生理表现。
第二,家长未能在孩子童年时建立平等互动的有效交流方式。小时候孩子因无自我意识,对家长依赖等原因,会被动接受家长意见,而等他们自我意识边界慢慢建立后,这时家长们若再“老生常谈”,孩子则会开始厌烦这些“讲了八百年大道理”,如果家长们还是忍不住继续讲,他们就会开始连家长一起拒绝。
所以面对这情况,比起去跟孩子交流,我都会建议家长,第一,控制不要再讲孩子们厌烦的道理,其实他们都懂的。第二,多多去关心孩子“学习”以外的事情,不要是传统老三样“作业写了没”、“复习了没”、“考试考得怎样”,而是去谈谈他们的朋友、校园生活等等,好好去倾听他们的话,给予积极的反馈。希望被看见,希望被听到,也是每个青春期孩子的共同的诉求。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他们在用自己无声的反抗,希望爸妈们学会好好跟他们沟通,这个家长们,看到了吗?
教学多年观察下来,凡是能做到与孩子良好的情感互动,交流的家长,都很少遇到青春期与孩子交流受阻问题。这里,希望给当家长的朋友们一个提醒,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其实很多是家长本身教育出了问题。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改变自己,从而去影响孩子,会更实际点。
孩子到我这儿,我一般都会这样做。
第一,跟他们成为朋友,在沟通中去认识他们。在我看来,如中医把脉,好的教育也需要“望闻问切”,只有了解每一个孩子,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一般我都会找机会去跟他们聊聊他们的生活,一些见闻困惑,去倾听他们想法,然后见缝插针去跟他们谈谈我的想法。在这儿让孩子们感受到我的真诚,从而去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感。
第二,建立“我们”的信任感。这个对我的教学是很重要的概念,因为这是在告诉孩子,他不是一个人。在学习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是我教的不够明白,他听得有些不懂,那么我们一起沟通,一起反思,然后一起进步。两个人的合作永远比一个人的奋战走得远。
第三,定个可实现目标。比如,有的孩子是想学习但缺乏自律性,那么我就会跟他讨论,征求他的同意,设立小小目标。征求他的同意,是为了他能意识到,这是他做的承诺,而不是我“逼”的,完成时为了他自己,而不是为我。小小可实现目标,是为了让他逐步达成目标后建立自信心,让他意识到“原来,我也是可以做到的。”如果这块进行顺利,接下来孩子们就会有动力去自我规划,自我学习。
第四,把握好“师生”与“朋友”的分界感。在平常相处我提倡朋友式相处,这样可以了解学生,让学生在与我相处中不会太大压力,从而影响教学学习效果。在目标设立上,我提倡“我们”概念,这样陪伴学生一起成长,会让学生更有动力,但在课程上,我依旧会坚守“老师”的身份。什么意思呢?就是上课就得认真对待,不能把平时嘻嘻哈哈的朋友相处方式带到课堂。没有认真听讲,我会骂人;复习没到位,我会骂人。该骂我还是会骂。因为,在这儿,我们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进步,如果在这儿,我没做好我的教师工作,那么就对不起你父母对我的信任。
怎么样让孩子听话?其实,在我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天上独一无二闪亮的星星,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闪光点。只是我们作为大人,是否看得到?不要总想着怎么让他们听话,而是要反思我们自己,怎样去更好听见他们的话,听见他们内心的声音,然后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作为老师,我会告诉我的学生们应该好好读书。但是我也会告诉他们,读书不是为父母,为老师,是为他们自己。
孩子们,如果你们现在有明确梦想,那么就好好追求梦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并不认为只有读书才有出路,但不要放弃学习,学习是终身的事儿。没进步的人,注定会被社会淘汰;但如果目前没有,那么就先把“读书”这件事做极致。换个角度,若你现在能把不喜欢的事做好,待将来你遇到自己所爱的梦想事业,又有何畏惧呢?那就只能做得更好啦,那说不定就是下个中国传奇了呢?
以上,我的教学小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