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拥有无限可能性”的生涯主体
——湖北省生涯教育培训感悟
黄陂一中 刘秀伟
2023、7、26
流火的盛夏。我参加了湖北省教育厅为期两天半的生涯教育培训。现将培训心得困惑总结如下:
一、在AI、ChaGTP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培养怎样的生涯主体?我想我们需要培养拥有无限可能性的生涯主体。有人说“生涯之学是应变之学”,可谓是道出了生涯教育的本质。未来的不确定性,未来职业的多元、模糊、复杂、易变的特性……都要求我们的学生拥有应变的能力。我们的学生将来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较小,他们将来可能多次面临职业的转型,对他们来说拥有持续的生涯探索能力,拥有应对人生赛道的转换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将生涯教育比喻一扇窗的原因,生涯教育开启了一扇探索的窗户,无论是对自我的探索还是对外部世界的探索这都是一生的课题,在这些探索中激发内生力,获得行动力,对个体来说意义重大。
二、基于生涯教育的本质,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生涯教育体系?此次培训三位授课教师介绍了大学生涯教育实施的一些路径,无论是吴沙老师还是周文霞老师都展示了在大学生涯教育的多元路径,并提出了各自生涯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南大学的十个生涯实验室、武汉大学的生涯教育信息平台、中国人民大学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都具有较强操作性。但是我在思考,这些外在的生涯的信息、生涯体验等如果没有生涯的核心的理念即激发个体的生涯内生力作为指导,对于生涯个体而言,激发内生力,获得生涯行动力作用都会有限。我们去完善生涯教育的外部硬件是较为容易做到,但是基于生涯教育本质的生涯教育体系却没有在此次培训中看到。吴沙老师的讲座“后现代中国生涯理论“,我认为对生涯教育的本质理解是清晰的,可惜的是”宏观——中观——微观“的生涯教育体系却未能突出生涯教育对个体内生力的培养,缺乏核心理念指导的生涯教育体系,可能只是一串散落的珍珠。
三、我们该如何评估生涯教育的效能?生涯教育的哪些路径、方法对生涯个体是有效的?在本次培训中我提出了这个探讨的话题。我们从高中到高校都做了很多生涯教育的探索,但如何去评估生涯教育的效能却一直是一个问题。或许生涯教育很难去做量性的评估,但做质性的评估是有可能的。但从哪些维度进行评估需要探讨,缺乏评估体系,对生涯教育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期盼后期专家同仁在这方面有研究成果。
特别感谢省教育厅提供此次机会,无论领导、专家、同仁都是我个人生涯教育成长中重要的资源。严谨认真的张金元厅长,温文尔雅的尹云波主任、组织能力超强的陈彬主任……感谢你们的付出!三天下来成为闺蜜的王婵老师、杨灵珍老师、侯梅老师谢谢你们的相伴!期待着下一次的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