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数字七除了想到Lucky 7,我还想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以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所以本文标题要“义不容辞”地将它们拼在一起(是是是,老公跟我说还有七龙珠,还说集齐七颗就能进阶了),瞧瞧,我(们)的脑回路就是这么清奇。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但是能够阅读完并且付诸行动的,却不知道有多少,毕竟“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的人有那么多。
作者史蒂芬·柯维,被《时代周刊》称为“人类潜能的导师”,他认为高效能人士的共同特点就是他们所具有的相似的思维习惯。
今天分享前面三个。
积极主动。
这里的积极主动不光是我们在意识和行动上积极主动,还应当注意不被外在环境影响。
但是说来惭愧,我就是超容易被环境影响的那种反面教材,比如下个雨啦,就感觉到很惆怅,看到窗台的多肉突然蔫啦,我也萎靡不振,再有海贼王本周停刊啦,那就更不用说有多郁闷了。
作者在书中指出,一个人遇到的事情可以划分成两个范围,一个是关切范围,另一个是影响范围。
关切范围就是我们所关心的事,影响范围则是我们能够改变的事,但显然我们所关心的事并不是我们一定能够改变的事。
大部分人都是将目光聚集到关切范围上,而影响范围则越来越小,这就像是我们的视觉盲区,当你盯着某样东西看的时候,你的视野范围就会慢慢缩小。
而高效能人士则会把目光放在影响范围上,与其悲天悯人,不如积极面对,尽量使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与关心的范围重合,这样才符合高效能人事的“习惯”模式。
下雨天正好给炎热的夏天降降温;
多肉蔫了就去恶补养护知识;
海贼王停刊……对不起帮不到你了。
以终为始。
“有始有终”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但是何为“”以终为始”?
它指我们在定好目标以后,就以终点为指向,时刻谨记着看看远处的终点,往后的行动都以目标为指导,先构思,再行动。
就像我们以前刚开始学习写作一样,老师会对我们说,心里要有一个文章的框架,文章大致分为多少个部分,每个部分想要写什么。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框架,但中心思想一直在那,心有所感,赋情文字。
如果我们行动时也能预先为自己设置好一个框架,那么一旦外界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障碍时,我们也能从容的应对,而不是措手不及。
要事第一。
你说自己遇到的事情很多,但无非只有四件:
我们可以简单地说重要的事对我们而言,最有价值,那紧急的事,其实可能只是对他人有价值而已。
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就像是我们平时做规划一样,目标有了可是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往往在这段时间内,我们的行动就容易出现偏差,但事实上,重要但不紧急的这件事情,才是我们唯一需要关注的。规划能力就像是一个人的管理能力,如果我们的管理能力强,做其他事情也不会差。
所以我们应当时刻把重要的事情摆在第一位,救火的事情如果可以,还是交给消防员吧。
个人管理有四个步骤,刚刚说的消防员救火,这就是其中之一:确定角色,其余三个分别是选择目标、安排进度,以及逐日调整。
比如我们想完成100天阅读33本书的计划,那么接下来这段时间我们要大致地计划一下每天的阅读量,先从简单的算术题开始:平均三天就需要完成一本书的阅读,假如一本书有300页,那每天需要阅读100页左右,但是这33本书会有难易度的不同、类型程度的不同所以阅读起来时间会有差异。
如果全部都像《解忧杂货店》一样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我100天能够读100本;如果像《理想国》,这种类型的书,也许一本就需要花费我十天的时间,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然后相应地调整进度,否则我们会在自己进度缓慢的时候,心生焦虑反而影响目标的实现。
好比现在的我,有一种码字码到天荒地老的感觉,毕竟不能让今天刚立下的flag轻易倒下,自己吹过的牛,哭着也要抓回来。
那~今天先掰到这里~
参考书目:《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美] 史蒂芬·柯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