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成语,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井底之蛙。
你们认为自己是井底之蛙吗?不用现在回答我,带着这个问题听听我的想法。
2016年之前,我一直自我感觉很好,在职场打拼二十几年,从台企、国企,做到外企,工作经验丰富;在外企工作8年,职位向上升了三次,工资涨了2倍,工作能力超强。如果要给自己打分的话,我没有100分,也有110分。
40岁那年,回老家参加高中中学聚会,发现没有考上大学的那些人,一个个混得比考上大学的人都好,开公司的,做期货的,做工程的,当然了,也有不少做生意没有成功的陨落之星,破产了就没来参加聚会,但大多数的人成功的,因为我们这个年代的人运气好,正好碰上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所以成功的人多。相反的,那些考上大学的,守着自己那份稳定的工作,饿不死,也富不起来。
这次出去走走后,我发现自己是井底之蛙,坐在财务这个井里看世界,世界有多大,就是离家近,在浦东外高桥、张江地区的大型企业里的财务经理、财务总监职位;如何才能获得食物,就只有一条路,每天上班工作;如果是像我这样一只胃口比较大,需要较多的食物的肥蛙,怎么办,那就想法升职加薪,职位做高一点,才能多吃一点。
我不想做一只井底的肥蛙,我做了二个决定:第一,我不再只局限于做一个财务人,我需要发展斜杠,看看除了财务之外,我还能做什么;第二,我需要出去走走。
出去走走,从看杨兴桦讲书开始。我印象很深,2017年,在一家书店里,由当时头马85区的大区长马宁组织的,有6、7个人讲书,兴桦讲的是《影响力》这本书,讲得最好。参加这次活动后,我开始走出家门,参加头马活动。
这次出去走走,开拓了我的眼界,认识了一群积极向上的人,加微信的朋友有300多位,见过面,聊过几句的朋友则更多,我不再是那个封闭的财务人,我见识了很多优秀的人,因为演讲优秀而转型做培训师、做教练、做心理咨询、做时间管理、做幽默段子手、做青少年演讲,如龙兄、陈璋、影丹、老田、吕大叔......
能做出成绩的人,只是极少数。大多数头马人,还是沿着既定的轨道在走,会演讲,克服心里障碍来表达自己,为职场助力,是大多数人的追求。我已脱离职场,我来头马,难道只是来自嗨,满意自己演讲的欲望?
不是,我在头马,是为了传递我的价值观、我的信息、我的认知,为他人提供价值。同样的,头马也为我提供价值。当我想在头马之处,再多出去走走时,头马为我提供了方向。
兴桦有一位高徒,是许肃,人称肃王爷,肃王爷有一位徒弟,大白老师。(感觉像大闸蟹,拎出来一串串的,哈哈)大白老师,主业是教青少年编程的,她一开始发展摄影做副业,后来改为跟鱼哥学写作。
星期六,你们问我,鱼哥的私教班,哪些人会报名,大白就是其中一个。她学写作,就是为了写公众号引流。大白在朋友圈里写到,鱼哥指导她的一篇公众号文章,600多次阅读量,500多元的打赏,一次增粉200人。
头马圈子提供了新的方向,我决定多出去走走,就加入了鱼哥的写作群,还参加了大理的游学活动。
这次游学,让我更加坚定了,我要多出去走走。为什么?
因为我在游学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不知道”。
一位40多岁儿科女医生,她用业余时间写今日头条,二年时间成为大V,现在接一条广告10万。我见到她时,她刚从西藏旅游回来,告诉我,她喜欢西藏,就在那里投资了一个民宿,2个月内搞定装修,8月就开始营业,真是有钱任性。
一位90后做成本会计的年青人,辞职后自己创办offices职场大学,在合肥、深圳做社群,现在年入百万。
想想我自己,offices和职场,我这么多年的经验,肯定比一个90后丰富,社群,我也接触过,怎么就没有想过用offices和职场经验,用自己所知来打造社群?
我们一直局限于自己的生活圈子,一直局限于自己身边人的经验经历,世界很大,对于你不知道的事情,你能力再强也没有用。
多出去走走,不再做“自己的眼界”这口井里的肥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