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板来说,发工资是所有支出里,成本最低的选项。
最近,离职的,面试的,日常工作的,貌似都会时不时的跟我说
“姐,我上了四年大学,拿过国家级证书,曾经在某某企业实习过,你们就这点儿工资,低于五线城市基本工资水平,我不干了”
“呵呵,这个工资我不考虑了,谢谢,我都毕业了”
“……”
一般,对于应对这种情况,我都会抱着礼貌而不是风度的微笑点点头,并挥挥手“嗯嗯,好的,慢走不送”
但是,今天,我还是想写篇文章,送给那些上了四年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来谈谈你的工资。
说之前,先来举三个例子:
一个建筑工人顶着烈日,盖完这座城市漂亮的玻璃大楼,拿了工钱,下个月开始建另一座;但建筑工人的薪水不会随着盖楼越多而涨,城市越来越漂亮,而他甚至有可能因为年龄增长而减薪;垒起来的是楼房,低下去的是身价 ——这是建筑工人的可叹之处。
餐厅端盘子的服务员,每天很辛苦地工作,餐厅可能因为她服务态度认真,有好的口碑和好的生意,但她的工资不太会因为端的盘子越多就越高,或者换一家餐厅就会工资翻倍;端出来的是饭菜,端进去的是青春——这是传菜员的无奈。
没有任何嘲笑和贬损的意思,我们尊重任何行业。但现实就是这样,只因为他们是这个社会中,相对弱势的那个群体。
而我们这些出入写字楼的打工白领们,看着似乎体面许多,当你觉得公司给你最大的奖励,就是下个月给你涨工资,年底给你多发些奖金,那你和建筑工人,和端菜小妹,其实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不都是做着拿青春换钱的交易么?
你有没有发现,当年很多新东方的有才的名师,一般做了几年后都从新东方出来了,另起炉灶自己办机构开学校。
是新东方给的薪水不够高么,还是说他们不知道自己出来创业的风险?
他们肯定不傻,但是他们凭什么有底气放弃年薪百万自己出来打拼?
是因为在新东方教书的那几年中,老师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价值背书,是教了几万学生后,所带来的学生资源。
也就是说,新东方带给这些老师的个人品牌和资源,远远比他们所拿的薪水,要重要得多。
换句话说,假设你离开一家公司,如果只是拿走了你用时间换来的薪水而已,那说明你混得是很失败的。
一个公司能给你的资源,远比发你薪水重要得多。
之前我去别的公司面试的时候,到了经理那一层,基本都会问:你最想从我们这收获什么。
那个时候完全不懂要怎么回答,说什么呢?我来这儿是工作的,要收获什么?工资呗!
后来才明白,经理到底是要问什么,如果TA回答,希望能有更高的薪水,那就要看TA的资历到底如何了,如果是应届毕业生,那就真的不是野心的问题了,那就是格局和眼界的问题了。
但是如果TA说希望将来能负责我们的核心业务,或者担任核心位置,我们是要好好考虑,认真研究下的,这小伙伴胃口很大,很有野心嘛。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轻松地开出一个很高的薪水,但一定慎重挑选坐拥核心位置和资源的人。
这个资源可以是平台,比如你在四大被虐了两年后,跳槽出来身价就涨了,因为有四大的平台给你背书;
这个资源可以是人脉,因为公司或因为老板,你社交到了你之前根本不可能接触的圈子。人脉给你未来的重要性,我不需要多说了吧。
这个资源可以是眼界,你参与甚至操盘一些大的项目,你经常有一种食物链顶端的感觉,或者用上帝视角来看待事情,你的气质会更稳,认知格局会变得很大,你会展现出有种见过世面的样子,你就会走上职场食物链的上游,逐渐摆脱弱势群体。
生活一定不会亏待认真努力的自己?错了,生活只会不亏待聪明努力的自己。
互联网时代,你能连接多少人,决定了你值多少钱。
这个时代,你不仅需要组织或公司给你赋能,你更需要自己给自己赋能。
我经常有些骄傲,厚颜无耻地说,我们现在做项目,不管我们是甲方或乙方,我们都拿出甲方的姿态,因为我们这几年一直在用心做品牌,而品牌是最有话语权的。
古典有一次讲过,如果给你两个选择,一个是给你公司总监的职位,年薪百万,另一个是你拥有属于自己的100万订阅用户,你会选择要哪一个。
一定是选择后者,因为后者的商业和品牌价值,大于前者至少100倍。
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让你告别低水平的勤奋陷阱,让你工作时间越久越值钱,让你成为职场的甲方,不再委屈和焦虑,一切的一切,眼高手低都不能帮你解决,能帮你解决的,只有踏实下来,扩充人脉,掌握资源。
等你亮出真刀真枪的时候,就是企业求你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