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4日,我们在楼顶花盆里种下了百日草的种子,后来又东拼西凑找来三四个大花盆,甚至红酒的包装木箱也拿来凑数,都种上了花种子。
几乎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给它们浇水(早上的时间似乎很适合做这些)。第三天就发芽了,很茁壮的小嫩芽,像极了刚出生的小宝宝。
两个小朋友当然最好奇了,这是对生命的探索还有敬畏和欣赏。
这两年我先生因为身体原因要修养生息,虽然陋习仍在,但还好终于有点兴趣养花弄草了。问道花草,以荣枯知生死,以勃勃生机、郁郁葱葱的绿致敬人生岁月,酣畅淋漓对酒当歌也好,生生不息、默默相守也好。
绿是生机,是希望,是信心,更是坚定、平和深沉有力量的爱。
我好喜欢这烟雨色的墙壁,古风清雅,有一点江南的韵味。国风大美,古今共赏。
明媚,娇艳
好不好看
席勒说:美学是跟心灵做游戏,它带来一种自由感就是解脱束缚的。
美丽的花儿,给你愉悦的心情,漂亮的衣衫,精致的礼物,昂贵的钻石珍宝,以及美妙的音律,香、甜的味道,其实都属于美学。
但是,
美育≠美术教育
美育≠艺术技法教育
美育≠风花雪月
美育≠与你无关
美是什么?
美学,是感觉学。本质上是感受与感动的能力。当眼能看到,耳能听见,手能触摸,心能感受,我们的心就会越来越柔软,越容易被感动。而就能成为一个自由、敏感而富创造力的人,成为生活的艺术家。
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我一直很支持小孩子的这种写写画画的游戏。他们通过写写画画很自然很流畅的完成了她与这个世界的认知和交流,爱与美好的自然流动,将是她生生不息的创造力源泉。
创造,是最有有趣,最好玩的。你看她设计的小裙子,还不错吧。
以上所述,却都只是美的表层意义。
“人的一生,不外乎意志的活动,而意志是盲目的,其所恃以为较近之观照者,是知识;所以供远照、旁照之用者,是感情……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是由于感情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蔡元培先生是中国美育第一人(“美育”一词也是由先生译自德文),先生在北京大学亲自开设、讲授“美育”课程。亦以“以美育代宗教说”闻名于世。先生毕生不遗余力地倡导美育,临终嘱:科学救国,美育救国。
美的对象,何以能陶养感情?因为它有两种特征:一是普遍;二是超脱。
一瓢之水,一人饮了,他人就没有分润;容足之地,一人占了,他人就没得并立;这种物质上不相入的成例,是助长人我的区别、自私自利的计较的。
转而观美的对象,就大不相同。凡味觉、嗅觉、肤觉之含有质的关系者,均不以美论;而美感的发动,乃以摄影及音波辗转传达之视觉与听觉为限。所以纯然有“天下为公”之概;名山大川,人人得游览;夕阳明月,人人得而赏玩;公园的造像,美术馆的图画,人人得而畅观。
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塑造全面完整的人,也正是美育的宗旨。
《美育书简》】 又译《审美教育书简》,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的代表作。是1793—1794年作者写给丹麦王子克里斯谦公爵的27封信,1795年经整理出版。追求人类本性的完善,提倡理性的自由是席勒美育思想的核心。
书中认为资本主义现代文明是造成人性分裂的根源,暴力革命和国家政权解决不了人性分裂问题。完善的人性应该是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二者的和谐统一,只有通过“第三冲动”(即游戏冲动)为中介,才能实现之。原因之一是,人只有在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和谐统一的游戏冲动,即在审美境界中,才能实现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受动与自由的统一,成为具有完善人格的人;其二,感性的人只有通过审美状态才能进入道德状态,成为理性的人,美是人的第二创造者;其三,自然的片面性和全面立法的理性的限制,人被剥夺了人性的自由,只有在审美状态中的人才能摆脱任何限制,使失落的人性得以复归。
书中最后讨论了游戏的意义和最高社会理想。认为审美游戏到了高级阶段,美本身就成为人追求的对象,这时就会建立起审美外观的王国,但它“只能在少数卓越出众的人当中找到。”
希望人人有发现美的眼睛和享受美的自由心灵。音乐美术都是极好的了解宇宙奥秘的通道 ,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
无奇不有咖啡生活馆
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