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陶谟》是伏生所传的今文二十八篇的第二篇,讲的是舜、禹、皋陶等人在一次会议上的讨论。主要发言人是舜的大臣皋陶,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如何继承尧的光荣传统,把国家治理得更好。
篇首有“曰若稽古”这四个字,说明这篇也是后人依据古代传闻整理而成的。写成的时间,与尧典差不多同时而稍后,大概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家学者整理而成的,寄托了儒家重要的德教思想的问题。
先看皋陶的言论。他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以继承尧的光荣传统。
一是要知人、安民。
皋陶先提出:“允迪厥德,谟明弼谐。”就是要发扬尧的道德。禹问,该怎么发扬呢?皋陶就说了:
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
他说,要谨慎地修养自身的品德,多从长远考虑;以仁厚团结各宗族,推举众多贤明的人才作辅翼之臣,使政务逐步地由近及远以推行到全境。关键就在于“知人”、“安民”: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
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皋陶又说:“呵!这全在于善于知人,全在于安定老百姓。”
禹说:“唉!要都能做到这样,连陛下(舜)也将感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知人要有知人的明智,才能识拔真正的贤才任职;安民要使人民得到实惠,才能使人民怀恩感德。能够知人善任,又能够实惠于人民,还怕什么驩兜的作乱?还需要什么放逐三苗,还畏惧什么花言巧语善于作伪的坏人呢?”
注意这里的巧言令色,孔子也曾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的话,巧言令色,就是从这里来的。
二是提出了“九德”。
皋陶对“修身”和“知人”这两条又作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九德”作为君主修身的准则,也是天子考察诸侯、任命百官的准则,也是知人的准则。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说做人,要宽厚而也能严肃,要柔和也能坚定自立,要谨厚而又能谦恭,治事有为而又敬慎,要和顺,也能果毅,正直而又温良,简率而又有廉洁操守,刚劲而又踏实,强直无所屈挠而又合于义行。
这九种品德,能昭彰为人所共见,而又能经常保持这样做,那就好了。有什么效果呢?
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说这九德的功效,每天能做到其中三种,从早到晚都能敬勉遵行,作为大夫,就可以维护你的家;如果每天能严敬地做到其中六种,用以诚信地治理政事,就能有维护好诸侯的国;能够全面具备这九德而普加施行,使备有九德的人都获在(王朝的)职位,贤俊之才都能任职,百官们相互师法,各种职司都及时以促事功,并督勉地方长官使国家所有各家所有各种政事都获成功。勿使逸乐腐化者占有国家职位,大家都要兢兢业业、戒慎恐惧地洞察每日每天万事之几微。
三是整顿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和等级制。
天叙有典,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
皋陶说:天所定的君臣父子等的伦常叙次,自有其常典。这种典有五种,应该让这五典成为五种惇厚之典;天所制的尊卑贵贱等等的高低品秩,自有其常礼。这种礼有五,应该让这五礼成为五种有用之礼呀!同僚们应敬肃地相协恭诚、和衷共济呀!上天嘉命有德的人,就以五种服色按德行大小表彰、荣宠之;上天是要讨伐有罪的人,就以五种刑罚按罪行轻重以五种用刑方式执行之。这样,政事就无比美好了。
皋陶认为,只有按照这些意见行事,才能保持住尧的光荣传统,把国家治理好。接下来,皋陶还说了句话,值得注意: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上天的聪明来源于下民的聪明,上天的明威来源于下民的明威。这是古代民本思想的一个重要表达。
《皋陶谟》这一篇,主要以探讨君臣之德见称,历代经师大多凭此阐释为君为臣之道,所以具有特殊意义。
其实《皋陶谟》是一个资料的大杂烩,编者硬给搞成了一个会议记录的样子。它的核心主题是皋陶论九德,论为君为臣之道。此外还记载了禹治洪水的相关材料。还讲了丹朱不肖、皋陶施象刑、夔作乐的资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