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仁者爱人。”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所谓爱,不仅是要爱自己还要爱别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孩子能做到爱别人呢?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情况让人担忧。
成长案例:
小罗是全家关注的焦点,妈妈对他关怀备至。可是,小罗除了自己,谁也没放在心上。妈妈生病了,让他倒杯水喝药,小罗说自己正在看动画片,没空;爷爷奶奶来家里了,他只顾着自己吃好吃的,没有一点儿要让爷爷奶奶吃的意思,更是对爷爷奶奶的关心不理不睬…为此,妈妈批评了他,可他暖着小嘴说:“这些东西本来就该我吃的,爷爷奶奶又不爱吃!哼!”小罗在这种行为就是缺乏“仁爱之心”。
“人之初,姓本善”,善良和同情本是孩子的天性。可越来越多的孩子表现出自私、冷漠、无情的一面,这与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存在很大关系,尤其是家庭环境。
“仁爱之心”是孩子终身受益的品质,那么妈妈应该如何让孩子重拾“仁爱之心”呢?
1,引导孩子关爱身边的人
在孩子的生活中,亲人、邻居、老师、同学都是孩子最为亲近的人,我们要引导他去关爱这些人。如亲人生病了,让他去看望一下,或者打电话问候一声;老师嗓子沙哑了,给老师端杯水润润喉;同学摔倒了,让他去拉一把并安慰安慰;家里有好吃的,让他送点给邻居等。做这些事情花费不了孩子多少时间,但这些细节行为却能让孩子的内心堆积起一座仁爱的高山。
2让孩子养一些小动物
在自然界中,很多动物完全是无助的,有些人在用各种方法剥夺动物的生命,显示着人类自私、冷酷的一面;而有些人却用一片爱心喂养着流浪的小猫、小狗。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养一些小动物,如小鱼、乌龟、小鸡、小鸭、小鸟以及猫、狗等。想让这些小动物每天生龙活虎,孩子就要付出一点时间、精力。在付出中,他们也就收获了爱心、善良以及责任感等,也能让孩子对生命有所感悟,从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3,让孩子学会移情
有一个成语叫感同身受,即别人悲伤、痛苦时,我们能理解、能体会,如同自己感受到一般。为什么会这样?这是移情的结果。对孩子爱心的培养,我们也可以运用移情让他感同身受。当孩子看到另一个孩子因丢失物品而难过时,我们可以让孩子想想他自己的经历,他可能就很容易理解这个孩子的感受,并因共同经历而同情甚至安慰对方。当孩子学会移情,能够感同身受之后,他就会爱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