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就开始读《南方高速》,直到前天晚上读完,才意识到,我真的读过这本书了吗?为什么感觉除了第一个故事和最后一个故事之外,其他的故事是一点印象都没有。我不禁开始反思,读书这件事对我的意义。
总是在网上看到那些读书会提升人的气质,改变人的谈吐之类的文章,也觉得如果按计划把每年的书单都看完,至少会是有所改变的,哪怕这所谓的改变并不是那么明显。可是明明“读完”了一本书,心里却空落落的这种感觉真的很让人有挫败感。至少之前读过的那些书,看完总会有那么为数不多的一两句感想的。所以,读书是为了什么?是一年到头的时候数着书单,告诉自己这一年睡觉前的365个小时我没有白过;还是真真地享受了读书这件事,把读书附加的目的性去掉,将自己带入到文字中,感悟作者之所闻所思。我不晓得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在读书这条路上有过这样的经历,正好应了那句话“这么多年的书真的是白读了”。但是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之后,我觉得,我应该把《南方高速》重新再认认真真读一遍,哪怕读的很慢,但却要真真正正地读过这本书。
第二次读《南方高速》我只读了《我们如此热爱格伦达》这一个故事,我从这个故事中所得到的反思却是之前都没有过得。故事不长,却足以体现作者的写作能力和思想深度。
故事讲的是一群人因为热爱电影明星格伦达而相聚在一起,他们把格伦达当成精神的寄托,却无法认同自己如此热爱的人作品中的任何失误和败笔,于是他们自发地发展成一个“热爱格伦达”的核心,费尽心思将格伦达作品中那些他们认为不够完美的部分重新剪辑替换,直到电影中的格伦达变成了他们心中所设想和期待的样子和结局才满意。虽然在过程中偶尔有人会提出反对和质疑的声音,但最终都因为如此热爱格伦达而沉默了。后来格伦达宣布将退出影坛的时候,核心里的人们都十分支持和认可,因为他们所热爱的格伦达再也不会因为导演或者剧本的问题而出现不完美的情况。没多久,格伦达又宣布复出,核心中的人们再也坐不住了,他们感受到了背叛和失望。虽然都没有明说,但人们心里都清楚地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在了,核心也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就在他们经常因为格伦达而聚首的咖啡厅,大家纷纷离去,成为陌路人。
看完的时候,我开始怀疑,他们如此热爱的究竟是格伦达,还是他们自己。应该这么说,核心中的人们聚在一起,不论是享受格伦达的作品还是去将格伦达的作品中的失误和败笔变成自己心目中的样子,都是欲望驱使,是在衷于自己本心的前提下,去做一些更符合自己内心意愿的事情,而格伦达更像是这一群人为了有所作为而找的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之所以是格伦达而不是别人,只不过是因为格伦达更贴近这个核心中的人们心目中的那个描述。而在其他地方,也会有更多类似的核心形成,如此热爱着其他的“格伦达”。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追星的行为,也是一种收内心欲望驱使的表现,在追星者的眼中,自己的偶像无疑是最完美的那个,很多人会在脑海中一遍一遍地意淫与偶像相处的瞬间,一遍一遍的往自己心中刻画那个与偶像有着相似外形的人物形象,甚至会夸张和扩大偶像的某些特点,使得这个所谓的偶像更加贴近自己心中的那个形象。因为在自己的想象中,许多现实世界完成不了的事情,统统都可以实。以至于当现实生活中的偶像出现某些跟自己心中的形象很不一样的表现时,追星者会愤怒,更有甚者会将这个偶像弃而远之,转而寻找下一个更符合自己心中形象的偶像。就好比有的明星公布恋情时,粉丝们会因为偶像的恋爱对象不符合他们心中的形象而在自己偶像的微博底下声讨,希望自己的偶像可以看到,可以还原回原来的样子一样。但是当偶像的行为在追星者的眼中完全不可控时,就会出现脱粉的现象。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女生,看一部偶像剧换一个“老公”,其实这也是一个道理,很多时候,女生们爱的,并不是确切的某个人,只是因为那些所谓的“老公”们在电视剧中的表现完完全全符合女生们对“老公”这一形象的幻想:帅气,多金,霸道,温柔,又专情等等。那些所谓的偶像,不见得有多完美,但在追星者眼中,被理想的光环包围下的偶像,是真真的好。与其说他们爱的是偶像,倒不如说,他们享受的是以偶像的形象为代表的自己意想中的情景所带来的满足感。
人是一种欲望型动物,但人有时候又很爱面子,所以人,常常会打着爱的名义去做一些满足自己个人欲望的事情。人都会希望别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但是这么做,究竟是为了谁好,除了当事人,谁又知道呢。让我们有所作为的,不是别人,是自己啊,那个“好”,也不过是自己认为的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