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天开始,我开启了1周1本书的计划。当然,这里指的是纸质书。
这两年的阅读量大大下跌,原因有很多。不过现在看来,都只不过是些苍白的借口。只要是想读书,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是这么说的:“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可见他对读书的重要性的认识。
林语堂先生在上海圣约翰大学的一年多求学时光中,圣约翰大学图书馆的五千多册书,他大多都翻读了。
李嘉诚先生也有一句和读书有关的话,他说:“读书虽然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财富,但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机会。”
我在这些名言警句中,细细回忆了自己的成长史。书籍确实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很多的收获。
童年时,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的有两本书,一本是寓言故事,一本是成语故事。我从寓言故事当中听到一些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从成语故事当中了解历史典故,感受中华文字上下五千年的奥妙。也是这两本书,让我爱上了阅读,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大概我的最初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是源自于书籍。
小学五年级时,班级里成立了读书角,每周可以借二本书。在还没有接触互联网的时候,那是我了解世界的窗口。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学习写读书笔记,摘抄好句好段。也是这个时期,培养了我对写作的爱好。
还记得当时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叫《让座》。当我把作文交上去后,老师很严肃地找我谈话,问我是不是抄袭了范文。那个时候很流行一些作文范文的书籍。说真的,我对一开篇就是“万里无云”之类的老套开场白的文章早就失去兴趣,所以不可能去看它们。
我回答说是我自己写的。老师说,那你怎么证明。于是,我把我写这篇文章的思路,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段落与段落之间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告诉了她。同时,把引用的名人名言非常熟练地复述了一遍。
从这以后开始,老师开始对我刮目相看,会派我参加学校的一些作文比赛、朗诵比赛等等。甚至还让我当班级合唱团的指挥,说真的,我的节奏感不太行,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不会唱歌的人,然而……老师还是让我去当指挥了。所以,读书是一件会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的事情。
初中三年对我的人生有非常大的影响,因为遇到了一个热爱阅读的语文老师。上她的课是我每天最期盼的事情。因为她总能带给我们一些在语文书之外的生动、有趣、富有哲理的故事。
每次抱着全班人的作业本去她的宿舍时,总能看到她的书桌上放着最近正在读的书,她的书架上总有很多我觉得我长大后一定也要看得懂的书。她用她阅读书籍后讲述的故事,打开了我们的世界。
我开始用我仅有的零花钱买书,开始问周围的同学借书看,也开始慢慢明白“书非借不能读”的含义。阅读量的提升对初中时的阅读理解题还有作文有很大的帮助。老师也因此发现了我的写作能力,推荐我参加市里的作文比赛。那次的作文比赛拿了全市第三。
这一次的比赛,还有老师在中考的考场和我说的“你永远都是我的得意门生”这一句话,让我在那之后的很长的时间里,当我对自己产生怀疑的时候给了我继续面对自己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而这一切的开始,是因为读书。
高中时,舍友是一个狂热的书迷。那个时候,我们常常在一起读书,交流心得。因为零花钱有限,所以我们只能去体育中心的夜市买打折的书。昏黄的灯光下,两个对阅读和知识无限渴望的少年会细细地挑选每一本书。
那时,我们一起负责学校的文学社。她擅长写诗,我喜欢写短篇小说,我们一起审阅同学的投稿。那个时候的日子和水一样纯净,不用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那么多来自生活的压力。只想静静地读书,慢慢地长大。有一句英国的谚语说,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形容的就是当时的心情。
高一那年拿了市里的作文比赛第一名,我开始有了长大后要当作家的梦想。虽然这条路在目前看来已经越走越远,但也不影响继续写作的心情。读书、写作,不仅仅只是为了梦想,而是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对自己的一次又一次的梳理。
大学的时候,在省图书馆办了张卡,周末会转两趟的公交车,借上两本书。那个时候觉得,在读书的时候,在知识的面前,人与人之间才是平等的。你不能因为家世好,便能马上消化面前这本书的内容;你也不能因为颜值高,就能马上写出一本靠谱的书来……在书籍面前,没有身份、地位、金钱、容貌之别,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之后,大学毕业,开始工作、租房、搬家。每一次搬家时,最重的行李就是书了。西塞罗有一句话说,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这句话说的极是。
无论是出租屋,还是自己的房子,无论是生活面对怎样的变迁,无论是伤心时、开心时,是遇到了困难、挫折还是机遇,陪伴在我左右的,除了那个把我的手放在他的掌心温暖我的人,还有书。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
读书之于我,如一场恋爱。不激情,不热烈,却是平淡又长久。有了它,才有了现在的我。高尔基有一句话说,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这句话和大家共勉。
支持我的朋友,别忘记了点“关注”和“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