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那一根弦,或者爱情真的就这么简单。
——《海角七号》
这是一部让人倍感温暖的电影,如此真诚地贴近真实,靠近生活,在里头,我们似乎都能找到自己内心的某些影子。曾记得一位好的制片人说过,真正的好电影不是让自己觉得是个旁观者,而是让人看到自己,真切地走入进去。
电影,依旧是一气呵成看完的,尽管开头自己先前就看了一些,但是碍于某人的一句“这个电影要从头看起,才算是完整的”我就重新看了一遍。很喜欢影片开头的那位日本人的书信独白,低沉的语调,伴着略带哀伤的钢琴演奏,听着就让人觉得难过,也许这是一个哀伤的故事,我是这样猜想的。
电影风格我很喜欢,给人一种舒缓悠扬的小清新感觉,仿佛是一个人在你耳边轻轻地说着无关痛痒的话,说不清是什么感觉,但是你却并不感觉厌倦。
剧情描述一场在恒春夏都沙滩酒店沙滩上举办的大型演唱会,由于当地人的坚持,暖场乐团将由当地的乐手们组团演出,于是代班邮差阿嘉(男主角)、小米酒业务员马拉桑、机车行鼓手水蛙、原住民警察劳马、老邮差茂伯、正读国小大大七拼八凑组成了一个‘破铜烂铁’的乐团,让个性严谨、心情烦闷的演唱会日本籍监督友子小姐(女主角)伤透脑筋,其中总是不肯好好配合练团的主唱阿嘉更是无时无刻不惹毛她,随着演出时间愈来愈近,两人的冲突也愈演愈烈,没想到一份装在写着日据时代旧址“恒春郡海角七号番地”邮包里的过期爱情,竟在半世纪后,悄悄牵起了阿嘉和友子的另一段跨国之恋。
刚开始,感觉男主角阿嘉有点愤世嫉俗,不过因为这点,才觉得他更真实,看得出他对于自己音乐梦想的无奈。这个故事,包含了太多人。从愤世嫉俗,到平和谐喜乐,这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我们要相信,总有这么一种可能,可以让略带遗憾的生活变得稍稍完美一点。
他身边的人,和他说话的,可能都只是因为太淡了,我常常一边听一边忘,等话说完了,我根本不记得他们到底说了些什么,太琐碎了,就如生活。我试着将每个情节串联,认真的看着这些平凡人物的故事,忽然觉得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内心的烦恼,可是他们却依然用最大的热情去拥抱他们,其实活着,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理性与是非分明。我们可以迷糊,但是还要记得要过得再幸福一点。
曾经是英勇无敌随时会牺牲性命的迅雷小组队员的劳马,后来受伤回归成为守本分的警察,可是他的妻子早就离开,只能在喝醉的时候提及,只能放在心脏深处安静想念;还有大大,小小年纪的女孩,有着美好的面容,偶尔显得任性调皮对世界满不在乎,可是那颗过早懂事的心,在某些时刻显得太过善良;还有那个爱着属于别人的水蛙,一夫一妻制,当然也有它受追捧的理由,但是偶尔也有人,让我们觉得其实除了爱与守护,其它都没那么重要;还有那个心怀梦想不放弃的老人家茂叔,这是一位热爱音乐的老头,即使再老,自己对梦想坚持也依旧是义无反顾。看着这样一个倔强老头,忽然让人有一种莫名的鼓舞。
再说说影片开头的那个没有讲完的故事,当影片中突然想起那熟悉的日语旁白时,我还不明白这两个人是为何分开,后来又是如何结束,只知道在1945年左右,一位大洋彼岸的男教师给一位在宝岛台湾的恋人写的情书。
剧情安排得太妙,后来才发现这不是一个内心失落的男人苍老后的寻找,而是两人大洋相隔,各自生活,直至一人死亡,这些信才辗转落到另一人手上。我总以为当信到那个女人手中时,那将会是一场怎样的悲凉与缅怀。可是导演没有安排这一幕,只是让阿嘉将信悄悄地放在白发苍苍的女人身后,看不到她的任何表情。
夕阳晚照,夜幕来临,当当这个晚年孤独的女人在暗淡下来的天色中准备回屋的时候,她转身看到了凳子上那个盒子,看到自己年轻时候的照片,最后抽出信来……我们看不到她的表情,更听不到她的内心。再一转,你看到的是年轻的她,如何一意孤行站在码头,如何在人群中焦急地寻找自己心爱的男人,可是只一眼,她看到躲藏中的男人,眼神静寂。
这一幕对于两个人可能都是一种痛吧,我们永远也不必指望他们几十年见面之后还能执手相看泪眼,告别的人,再伟大的爱情,当时间风干了忧伤,最后都会变成无关紧要的两个人。 真正的爱,我希望是不要在暮年的夕阳中读到你的信,听你如何诉说你当年不是抛弃我而是舍不得我。我们要的只有现在,全部的现在。
情可以书,思可以念,而最爱的就是那最简单的一句话—— “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
因为对于爱情,我怕老去,更怕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