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个朋友聚会,她有点难过的告诉我,这段时间,她处于低电量状态。
我开心的问,有多低?
她答:有3天在晚上一两点钟就睡了,把手头该做的方案做完了,但没有力气背单词。(忘了说,她上次出国旅游回来,发誓要说好英语,于是安排自己风雨无阻每天背下20个新单词)
你知道一个瘦子在胖子面前说“我怎么又胖了”的感觉吗?我当时就是这种感觉。
一个勤劳勇敢的行动派是没有权利在懒人面前说自己电量低的,伤懒人自尊这种事情应该判刑!
幸运的是,咱们懒人星球还有千千万万个老百姓。上次我问了大家“一个人能到底能懒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以下是一些资深懒虫的回复。
1.刷牙的时候,不想动手,只是把牙刷放进嘴里,让头上下动。
2. 想上厕所,但不想下床,躺了一上午,生生憋了回去。
3.上学时,有次考试作弊,老师走过来了,懒得藏小抄,零分。
4.袜子和内裤从来都是堆成小山,没有换的时候再洗。有一次家里都晾不下了,想了个办法,一条条挂在电风扇上。(故事发生在多年前,当时还是用的长条形的老式吊扇)
5.隐形眼镜液用完了,懒得出门买,就把隐形眼镜取下来后放进了矿泉水瓶子里泡着(里面有水)。过了几天,忘了这事,把矿泉水给喝了。
6. 泡脚后懒得倒洗脚水,过了一段时间,看见水里飘着几只死去的蚊子。
7.懒得喜欢一个人,懒得开始新的生活,36岁,单生。
8.在家看电视剧,懒得出去吃,懒得点外卖,桌子上有两袋瓜子,吃了一天。
9. 懒得告诉你。
人为什么会犯懒?说穿了,就是没有自控力。
有一次我采访一个心理学家,告诉了他我长期无法自控的悲哀,他推荐我看《自控力》(据说是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为了洗心革面从做人,我老老实实回家买了一本,然后又陆陆续续买了《终结拖延症》、《番茄工作法》等干货书籍,呕心沥血、秉烛夜读。九九八十一天后,我终于恍然大悟——看这些东西除了让你间歇性踌躇满志、豪情万丈外,没有任何作用!!
道理谁都懂啊,但当它们遭遇人类与生俱来的庞大惰性,不过只是一管小剂量的鸡汤。
说到这里,很乐意讲一个胡适先生的故事。这位大师曾经在一次演讲中对学生痛心疾首地说,“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然而,先生在日记里却是另一个画风(以下摘自《胡适日记全编:1910-1914》卷一)
七月二日:天热不能作事。打牌消遣。
七月三日:今日天气百一十度。打牌。
七月五日:往暑期学校注册。打牌。
七月六日:暑期学校第一日,化学。打牌。
七月七日:上课。打牌。
七月八日:无事。打牌。天稍稍凉矣。
七月廿一日:化学第二小试……打牌。
好吧,打脸这种事人人都做过。我们就不在这里责怪他了。但至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自控能力有限的,对抗懒惰,自控力并非唯一的出路。
可为什么我们在打开快递的时候不懒,在追电视剧的时候不懒呢?
那位心理学家告诉我,这是一种即时满足,好比,你跑步后立刻在朋友圈里面晒照一样,随之而来的点赞会给你暂时的满足感。而在一定时期内这样的满足是有效的。
时间再长一点呢,当这种满足感散去,你就会变得自责。
小时候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时觉得好老土,现在仔细想想,也是挺实在的。
因为兴趣这东西并不需要什么自控力吧。 因为这是你的所爱,你为此分泌出来的多巴胺引领着你达到一个“不嫌累”的状态,就像我那位朋友下班后背单词,像我现在对着电脑敲字一样,怎一个爽字了得。
这样推算出来,如果你在某一方面特别懒惰,也许是这个事情并不是你的兴趣所在。你在潜意识里不在乎它、不喜欢它,觉得它不重要,才会拖延,才会需要自控力来插手吧。
人并须贴近自己的天性去生活,演绎自己不擅长的人生,就是任性。
伍迪艾伦说过,我们能够确切的了解宇宙吗?天呐,能在唐人街迷路就够不容易的了。
所以啊,人生如此艰难,干嘛对自己那么苛刻呢,不洗袜子、不倒洗脚水会死吗?
反正我是想通了,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一些特别不想做的事,耗费精力与其对抗,不如找到真爱,也就是那些你愿意为之辛苦的事物,然后,头也不回地向前走。嗯,不去管什么“拖延症”和“自控力”,向前走就是了。
我觉得,这才是对抗懒惰的唯一的,可持续性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