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想要被别人命令!每个人都想获得别人的尊重!
这是我养育一个九岁男孩得到的最重要的体会和最惨痛的教训。
因为,毎每我命令他做某事时,往往会引发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
同时,我也看到,很多家长都在抱怨孩子又懒又笨,什么都做不好,而且不会思考,只是等着家长帮助他。这是怎样造成的呢?
我们来想象一下,你是一个孩子,你有一个"命令式"的妈妈,她经常和你这样说话:
1、去刷牙!
2、别忘了带你的上衣!
3、去睡觉!
4、去做作业!
5、别跟弟弟打架!
6、把盘子放到洗碗池里!
7、抓紧时间穿衣服,否则就没有时间吃饭了!
8、说话清楚点!
9、把玩具收起来!
此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想法?和决定?
你是不是感到很不愉快?无奈?厌烦?生气?烦躁?
你会不会认为妈妈没有尊重自己?
你潜意识里想要反抗,不想去做,也不会思考。
我们换一个"启发式"的妈妈试试,如果你的妈妈这样对你说:
1、你想想怎样才能保持牙齿的清洁?
2、想想穿什么衣服出门不会感到冷?
3、看看你的日常惯例表,下一件事应该做什么了?
4、你计划什么时候完成作业?
5、去和弟弟好好商量一下,看看你们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6、考虑一下饭后怎么收拾盘子,才会使厨房看起来干干净净?
7、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赶上吃早饭?
8、想想怎么说会让别人听懂你的意思?
9、想想该怎么收拾这些玩好了的玩具?
此时,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想法?和决定?
你有没有感觉到了尊重,有价值感,会去想问题,想动动脑筋,然后去做。
当你在思考启发和命令之间的不同时,你认为哪个对孩子更有力量?哪个更能邀请他们去主动思考并感受到合作精神?
“教育”(education)这个词汇,来自拉丁文 “educare”,其含义是“引出”,可是太多的成年人却总是试图“灌输”,并很想知道孩子为什么学不会。
太多的父母会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對此有何种感受,以及你该怎么做。把后果强加给孩子,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反叛和戒备心,而非探索式思考。
有一个试验可以帮助你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容易"告诉"孩子:请你们注意一下自己2周内“告诉”孩子的频率,每“告诉”一次就往一个盒子内放一元钱,我敢保证,两周后,你将会大吃一惊!
帮助孩子们去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与把后果强加给孩子有很大的不同。探讨要求孩子参与进来,自己思考,自己把事情想清楚,并且确定对于他们最重要的是什么以及他们想要什么。其最终结果是专注于解决方案,而非后果。
要帮助孩子探讨问题,关键是要停止告诉孩子们答案,并且开始问启发式问题。通过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什么原因引起的?”“你对此有何感受?”“你学到了什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你怎样才能把这次学到的东西用于将来?”你就能更加鼓励孩子,同时也是尊重孩子。
当解决方案来自孩子时,或者父母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由孩子选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时,当双方使用尊重的方式来做决定的时候,孩子们就会体会到有价值的贡献,能够很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独立思考,并能发挥出主动性和乐于实施。
这就是今天的正面管教工具一一启发式提问的魅力。
典型的启发式问题
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
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
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
你怎样才能把这次学到的东西用于将来?
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
之所以把这些问题称为典型问题,是因为提问时要格外注意你不能有腹稿。关键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你会注意到我没有建议你问 “为什么”的问题。原因在于,“为什么”听起来像是在指责,并且会招致孩子的戒备。实际上,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以一种指责的腔调来问。当孩子们觉得你对他们的观点真正感兴趣时,“为什么?”才能起到作用。
下面的指导原则会帮助你恰当地使用启发式问题:
1.不要预设答案。
如果你对孩子应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预设了答案,你就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正是这些问题被称为“启发”式问题的原因。
2.如果你和孩子中有任何一个人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要等到你们两个都平静下来。
3.你问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你的内心。让你的智慧指导你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且要表达出你的同情和接纳。
运用实例
有一个例子是,一位家长的女儿有一次告诉他,她打算在一次聚会时一醉方休。家长压制了心中想要说教的本能(这确实不容易做到),说到:“我们来聊聊,你那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她说:“很多孩子都那么做,而且看上去他们喝醉了都很开心。”
家长问道:“你现在不喝酒,你的朋友们是怎么说你的?”
她想了想,说:“他们总是说多么钦佩我,多么为我骄傲。”
“你认为你喝醉了酒,他们会怎么想或怎么说?”
她在思考之后她说:“我敢肯定他们会感到失望。”
“那你觉得你会怎么想你自己呢?”这个问题显然让她更费思量。
她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大概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她随即又加上一句:“我想我不会那样做的。”
如果不是家长运用启发式问题,以及帮助孩子探讨她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后果的价值,就强加一个惩罚性的后果给她,比如对她禁足。这很可能会促使她偷偷摸摸地去喝醉,而不是相信她可以和家长讨论问题。最大的损失将会是她没有机会去探讨她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去发现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小结
在利用“积极的暂停”后,配合启发式提问,可以在真正的沟通中,帮助孩子得到成长。把孩子当成有灵性的人,而不是无知无能的人,会让家长卸下重担,让孩子的灵性真正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