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更姣焦点解决学习分享第92天(约练35次13咨8来8观6学)
今天马越老师的咨询展示,总体感觉脉络清晰,流程完整,行云流水,全程贯穿焦点解决专业价值理念。咨询风格体现稳而缓,不急不躁,来访者感觉舒服且收获满满。现将咨询后相关问题梳理如下:
感觉孩子学习有困难时,是否可以从“孩子不学习的理由”来提问?这样问结果可能是无力的,很难再来建构解决之道。通过多聊一点时,可以看到当事人力量、看到资源,并从中借力。
咨询中有固定的思维模式吗?焦点解决会有一个基本框架——流程,咨询过程有时在资源停留多一些,有时也可能在负向的多一些,视情况发展,多做就有感觉了。
刚开始说到是为了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除了学习沟通都好这个点停留探讨时间多,是否一开始就有个预设?一切都是未知的,坚持聚焦正向,看到资源优势时,多去探讨,来访者会表现出有力量的,让来访者找成功经验时有无所不能的感觉,再来看待问题谈问题就没那么可怕了。
涉及第三方的问题第三方又不在场的情况下怎么做?来访者开场叙述是希望孩子有所变化。几个地方用的是循环问句,所有落脚点都放在当事人身上,可利用这个第三方来使用关系问句,探讨对当事的影响以及引发当事人的思考。
关系问句哪个是重要关系人确实不确定,确实有预设以为是老公,结果发现重要关系人是老师。其实也是可以多探讨一下的,但由于时间问题,转锋探讨哪些是可以继续坚持的,是有点急。
一开始聊学习时,问题就是孩子学习不好,还在这停留,是否有掉到问题里去了的感觉?目的为何?两次“可以多聊些吗?”希望从中去找到明显资源:动机、成功方法。如果来访者真看不到就需要重新建构。
当孩子说老师啰嗦,看题就烦时,可否抓到这个点深挖?如果从这个方面去挖是否属于问题思维里,不确定。焦点会更倾向于看到这个问题,从当事人看待这些问题的思考。
是否可以认为妈妈的担忧是问题,是否可以从孩子学习不好对你将来有什么影响?是否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引导来帮助来访者不受孩子学习好坏的影响?这两个取向是不同的流派,对当事人都可能又不同的觉察。
咨询师总结:开始之前也有思考怎么呈现。对咨询结果没有期待,心是稳的,专注的,相关理念和方式是没有思考自然来的,经常约练养成的。
王老师提出;在咨询师回复学员提问时,多次提到“我不知道,我不确定”,体现咨询师谦卑的态度,给予提问者足够的尊重,相信每种思考或者行为的背后一定是有他的理由的。
来访者反馈:大家风范:稳!语速适中,没有压力。确定说完了停2至3秒再问下一句。中立的态度。挖成功的经验。适时追问“还有呢”让来访者有了更多的思考。
王老师欣赏来访者的这份勇气这份坦诚这份探索!
对照本人作为初学者,刚开始时会有按照焦点解决的基本流程和运用一些代表性问句来实现相关聚焦正向和聚焦解决的赞美、同理、一般化和重新建构的技术去练,结果显得很生硬,很别扭,有时总是纠结在确立目标的过程中。最近几次约练就基本随心,可能是更着重于先稳住自己,不报太多期望,注意贴着来访者走、注重倾听和引导不提建议,反馈是来访者感觉比较舒服,但个人又觉得似乎真没帮上什么忙,而且很少使用几个比较具有特色的代表性问句,比如评量问句、奇迹问句和跟踪问句等,又怕自己把这些生疏了。马老师反复说,他的焦点道术融合自然,是通过无数次的练习得来的,看来还是真有必要进行多次的刻意练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