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这段时间看了一些茨威格的短篇小说,其实是因为前些日子了解到《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对作家的致敬,使得我想要了解,一部有如此鲜明特色的电影所敬仰的到底是怎样一位作家。
看过一些故事之后,用一下网上的解读,就是在其丰富的心理小说当中,透露着浓郁的欧洲情怀。我并不了解所谓的欧洲情怀到底是如何的,但是在小说与电影之间,却能找到很多共同点。譬如,故事的发生地点,通常都是远离喧嚣的酒店,如《森林上空的那颗星》中侍者的餐厅,或者《朦胧夜》中众人蜷居的庄园,又比如《夏天的故事》里的度假小镇。这些地方与作者所描绘的生活方式,都表现了一种极其惬意而规整的古典欧洲生活。
而故事往往正是发生在如此平淡又规律的生活中,好像向平静的湖水中丢入一颗石头,然后泛起一阵阵涟漪,挠动着人的内心。作者常常将笔墨聚焦于故事主角的心理变化,其他角色只不过是为了心理表现与情节推进所设置的,并没有多余的展开。如此一来,角色的心理世界便成了支撑整个故事的骨骼,读者能够从这骨骼中了解角色的血脉与行为,仿佛在其中的曾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人。
读了茨威格的小说,你才能够发现,原来人的心理活动能够被描绘地如此细腻婉转,如此淋漓尽致。脑中跃过的每一个想法每一种波动,甚至是连自己都觉察不到的细节,都逃不过他的文字,好像最了解你的是作者,而不是你自己。这样的感慨中,故事变得更加曲折更加诱人,在情节的变化中,我不禁会想,如果是我,或许也会做出这种举动来。
这正是茨威格的作品带给我的触动。而一旦涉及心理,那么小说的题材就有了一个广阔的世界。爱情、畏惧、无奈、希望等等,都变成了汪洋大海,随便一捞就能捞出一个故事来。
在作者最著名的两篇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女性身上所焕发出的激情与温存,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将爱情描绘得如此纯洁崇高,反映了他高超的技巧与透彻的思想深度。比如他在刻画赌徒心理时,并非直白地说他的为人,而是透过他的手去描写。这种赌博的激情与狂热,全都微缩在他会说话的手上,这一段的描写便足以证明作者非凡的技巧。除此之外,还有《恐惧》《月光巷》等,表现的都是女性在故事中的心理活动,难怪大家都说茨威格是最了解女人的作家。
另外在作者的小说中,不乏对底层的穷苦卑微人民表现极大的同情心与理解,并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说明社会的矛盾与不公。如果希望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我想茨威格应该是个不错的导师。我读的也并不多,总结也不够深刻,还是要多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