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的《三峡》可谓是在描写三峡的文学排行榜上首屈一指,更可贵的是他本人并没有去过三峡,《三峡》此文是他根据《宜都记》和《荆州记》两本书脑补出来的,却让人能够产生身临其境游览三峡之感,真真是一奇才啊!
在学习本文的时候,第一课时,导入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了小学时所学的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问问他们这首诗所描写的是是什么?可惜的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像我所设想的那样回答出三峡来,所以我只能给他们去解释白帝城所处的地界。所以这个导入不算是太成功,可能这样的导入需要悟性和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基础比较好的孩子吧。
导入之后就进入《三峡》正文的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朗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先进行了范读,让学生根据我的范读来划分此文的节奏,然后进行个别字音的强调以及节奏的确定。
读熟之后,和以往的文言文学习一样,讲解重点字词并鼓励学生逐段翻译全文,并让学生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内容概括完之后,学生对此文的整体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把握之后,可以让学生对文章整体的结构予以梳理,可以看出第一自然段。写三峡的山连绵高峻,后三段写三峡之水,分三段来完成,分别是夏,春冬,秋季不同季节的水,用不同的段落来表现其特点。这个课时完成之后,给学生完成作业的布置,让学生自行整理文言文笔记。
第二课时开始的时候让学生尝试去背诵课文,指名学生简介文章内容而复习导入,进入本课的疑难解析。
1、全文主要是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方面来展现三峡的特点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学生只需概括上街所学内容,很自然的就从中能够概括出来。
2、全文结构为何先山后水?
这个问题可让学生结合第一自然段,对于三峡的山,连绵不绝,三峡的山高峻之隐天蔽日来进行分析。写山的。高大险峻,其实是为后文的写水展现一个宏大的背景做下铺垫。
3、写水的时候为什么又要先写夏水呢?
三峡的特点是雄伟壮丽,而夏水又是四季之中最为旺盛最为壮观之势的代表,故而先写。春冬季节一起来写,因为相似的清幽。秋季的凄寒又别具一格,用猿声和渔歌来表现。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隔”与所描述的“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是否矛盾呢?
5、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呢?
在小结部分,讲解山的连绵高峻以及水的四季特点时,学生赵龙龙居然说:“老师,这个就跟男女主的电视剧一样。”“什么样的电视剧呀?”“嗯,就是你看,男主出来了,高大伟岸,这就像山的特点,接下来遇见女主,经过了热恋,就像夏季的水那般又急又险又热情,感情迅速发展到最热烈的时候。到了春冬季节呢,他们幸福的过起了日子,日子趋于平静,这时不幸的是妻子被人暗杀了,于是乎就到了秋季,男主只剩下空悲泣了。”当赵龙龙说完之后,我非常惊异于他的想法。没想到一篇《三峡》能够引发学生如此的感触,看来真是用心听了。
由于导入部分学生并没有将《早发白帝城》与《三峡》联系起来,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拓展部分,我做了一个《早发白帝城》与《三峡》的对比阅读:让学生从中找出两者描写三峡的异同点。
首先,描写夏水之盛之险的语句在《三峡》中表现为第二自然段,而在《早发白帝城》中所对应的是124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
其次,与《三峡》中“高猿长啸”相照应的有“两岸猿声啼不住”。
第三,《早发白帝城》中的“万重山”与文中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想照应。学生可以在学习《三峡》这篇文言文的基础上,对《早发白帝城》也做更进一步的理解。
作业布置上安排学生写一篇有关三峡的导游词,让他们深入理解本文,作为一个导游的身份,将三峡介绍给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