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的眼中,秋天是一个充满伤感和离别的季节,如伟大诗人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写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诗人李贺在《秋来》一诗中也写到:“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到后来,一提到秋,人们心情总是悲凉的、愁苦的,感觉秋天没有丝毫可爱和留恋之处。
对于万木萧瑟的秋天,我也多有与诗人相同的感受,常在作品中以悲秋作基调,可当我第一次踏进老君山,看到它油画一般的秋景时,我被惊艳到了。“秋天竟然能如此美丽!”我不由地感叹道。眼前是一派“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的景象,那种摄人魂魄的美和由此形成的视觉冲击力,足能荡尽人心间的一切尘埃!
老君山的秋,总能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是在晚秋的一个下午和朋友相邀去老君山赏秋景的。那天早上起床时浮云还绕在空中,看不见太阳,我走在县城的小路上,感觉不时有丝丝凉意袭来,使我不得不把身上的衣服裹得更严实些,以抵御冷风的侵扰。
中午吃过午饭,天气奇迹般的转好了,作协史老师给我打来电话,邀我同几个文友一起去老君山赏秋景,我正好下午也空闲,便欣然答应了。
老君山位于武山县城南五华里处,是西秦岭山系太皇山脉蜿蜒至武山县城南面的主峰。海拔2385.9米。老君山,峰峦秀丽,山势雄伟,林海涌波,古松参天,自古享有“君山独秀,俯瞰渭水”的美誉,为武山城南屏障和古宁远八景之一。尤以秋景最佳。今能携友一观其盛景,也算是一件幸事。
从县城驱车出发,约二十分钟的车程,就到已达老君山山脚。停好车后,我们一行三人就步行上山了。
沿着落满碎石的沙土路,我们慢慢向山上攀爬。当转过一个圆形的小石山时,老君山的部分远景已呈现在我们面前。顺着斜坡往上看,整个山峦已被秋风染得五颜六色,甚是美丽。看!那红的像火的枫叶、青冈叶,一团团、一簇簇,点缀在山岭之间,就像画家的画笔经过深思熟虑后才点上去的颜料,色彩、位置都恰到好处,没有任何违和感。当然,山上的颜色除了红色外,还有黄色、棕色、灰色,以及星星点点的绿色。那是松柏的颜色,杂糅在在五彩缤纷的其他颜色之中,更添了山色的惊艳之美。
继续往前走,发现老君山的山门就在山间不远处。从它的石材和建造工艺来看,很明显是近几十年才新建的。远远看去,山门由四根水泥方柱支撑着,方柱的上头立有四根汉白玉圆柱,上面有盘龙浮雕。整个山门是仿造古代建筑风格建造的,做工精巧,中间大门的门楹上写着“老君山”三个大字,门楹的其他地方都画有山水、花卉、虫鸟之类的图画,虽然,因长期风吹雨淋,多数都已模糊不清,但是它高大雄壮的身姿仍然为老君山增色不少。穿过山门往上走,就算真正进入老君山景区了。一些树木的隆廓已经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条落满碎石的小路蜿蜒曲折,最后隐没在茂密的树林之中了。 我们在山门前的一块草地上坐下来歇了口气,顺便拍了几张照片。不把这么美的景物记录下来,那可真成人生憾事了。
再往上走,我们就将要在茂密的树林中穿行了。老君山风景区政府开发较少,很多东西还保持了原来是风貌,就连山里的路也是游人踩出来的的,弯弯曲曲的,在丛林中盘绕着,极像一条在林间穿行的蛇。少了人工的痕迹,这里倒也显得更自然、更纯净。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了零距离见识老君山的“庐山真面目”,看来今天我们得在林中走一走了。
我们沿着崎岖的小路,鱼贯而行。越往上走,林木越茂密,道路越湿滑,同时也越难走。有的地方树木交错着伸出来,挡在道路中间,连路也看不见,需要我们弓腰低头才能通过。在这样的树林中行走,竟有一种置身于原始森林中的感觉。林间满是落叶,而且是多年未曾清扫,一层覆盖在一层上面,底下的已经腐烂,变成深黑色,上面的却还保留着原来的形状、色调,与底下落叶形成显明的对比。我们踩着落叶、枯果继续向上攀爬,落叶很厚,踩上去软绵绵的,像地毯,也像棉花。在爬山的过程中,不时不能遇到游山回来游客,他们有人手中拄着用树木枯枝自制的拐杖,身后背一个双肩背包,猛看上去竟不像是游客,而更像是探险回来的旅行家!
“那边有块大石头,我们在上面拍张照片吧!”森林深处有声音传来,很熟悉。“好像是王新华老师的声音!”同行的张月芳老师兴奋地说道。我们紧走几步,在一块比较开阔的地方,果然看到王新华老师和几个同行朋友正站在一块大石头上拍照。石块边的空地上有一片青苔,嫩绿中透着鹅黄,长得生机勃勃,到让人很是意外。王老师见我们前来,非常高兴。硬是拉了我们一起拍照,而后又辞别了同行的朋友和我们一起上山了。多了个朋友一起游山,我们也很开心。
我们顺着湿滑的道路继续往上爬,不一会儿就到了南天门外的天梯脚下。据说这个天梯总共365个台阶,正好与我们一年中的365天相对应。台阶陡而窄,因年久失修,很多地方都已损坏,有的地方只能勉强放下一只脚。台阶上没有任何防护设施,而且铺满了圆形的松果和枯枝败叶,非常难走。看着沿丛林戳入天空中的台阶,我心里确实有点打怵。可是,为了欣赏老君山的秀美秋景,我只能小心翼翼地硬着头皮往上爬了。我明白: “无限风光在险峰。”要欣赏美景,就得付出一些代价,甚至是做出一些牺牲。所以,今天我的这点付出还是很值得的。
为了安全起见,史老师走在最前面,把张老师和王老师放在中间,由我在后面“断后”,我们双手抓着台阶附近一切可供攀爬的东西,双脚试探性的往下踩,等确定安全方才坚实地踩下去,然后再迈出另一只脚。我们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有些地方几乎是贴地而行,走上几步我们就要停下来歇口气,然后继续往上爬。当爬到一棵枫树旁边时,我们停下了脚步,那棵枫树所处的位置正好也比较平缓,我们打算停下来歇歇脚,顺便欣赏一下枫树美丽的景象再往上爬。
夕阳中的枫叶有的成金黄色,有的金黄中透着点绯红,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随风摆动,恰似一群振翅欲飞的彩蝶,似乎我们轻轻一碰,它就会立刻飞走了。再看看头上,是湛蓝的天空,被穿过空中的树枝切割成无数不规则的图案,金黄中夹杂着蔚蓝,显得明净亮丽又优雅美丽。
走走又停停,歇了几次之后,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眼前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路面也平坦了。顺着山路,我们走上一块棋盘形的平地,这里也是老君山最开阔的一块地方了,山上最大的道观老君观就坐落在这里。它背靠老君山主峰而建,观内有太上老君塑像一尊,外有匾额一块,上书“老君观”三个大字,为原文化局局长蒋望宸所题,古朴遒劲,入木三分。站在老君观前往下看,老君山秋景就尽收眼底了。夹山而过的溪流,如同一条白练,从龙台方向铺来,一直向武山县城伸去。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起起伏伏,绵延不断,好像是翻着波浪的大海,美不胜收,使人叹为观止。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站在这里,看着这里的山川、流水、道观,突然有了几分敬畏,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粗糙的俗人,能欣赏到如此美景,确实一件幸事。回过头来再看看老君观,他还是那样安静的立在那里,没有丝毫的改变。我在想,也许当初太上老君选择在这里建观修仙,也是钟情于这里的清净和美丽吧!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城市中待久了,偶尔能够复归自然,真的能消除人内心的喧嚣与烦闷,涤净心灵上的尘埃,还生命以本真,还生活以轻松。这样出游,美哉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