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天连水,薄暮萧萧朔风起。
前面我们说到朱棣在立储君的问题犯嘀咕,自己想立朱高煦为储君,而文武百官想拥护朱高炽为储君。真正出现一锤定音的是,谢缙对成祖说的一句话“好皇孙”,这才决定立朱高炽为皇太子。能让成祖都为之动容,可见朱瞻基的优秀。今天我们说说这个守成之君、太平天子。
成祖一天晚上梦见,太祖皇帝将大圭给他。大圭是权力的象征,这个梦醒来让成祖非常开心,刚好得知朱瞻基诞生。觉得是这个梦印证在了这个孙儿身上,这也为后来成祖发动靖难提供了很大的决心。靖难成功后,成祖对其更加重视,安排了最好的文臣进行教导。到了永乐中后期,成祖更是将其带在身边培养其军事才能,在路上也不忘告诉其农家之苦。跟在成祖的身旁,宣宗更是不予余力地保护其父。可以说仁宗可以登基,宣宗是功臣之一。
仁宗在位仅仅八个月,就猝然长逝。这一点让大臣们始料未及,不得已的情况下,紧急安排宣宗登基。本来手忙脚乱的登基,在宣宗的指挥一切都井然有序。皇叔朱高煦对其虎视眈眈,更想除之而后快。却因仁宗的突然死亡、朱高煦的措手不及让宣宗安全的回到北京。抵达北京后,宣宗一方面安排父亲后事,一方面安排北京防御的加强以防止有人作乱。在有条不紊地准备下,宣宗在北京城登基为帝。
朱高煦在仁宗在位的时候,就已有反心。现在兄长一死,朱高煦想要效仿父亲,发动一场新的“靖难”。可惜宣宗不是建文帝,从小便受到成祖的教导,自幼便随军的宣宗自然不是一个软柿子。宣宗御驾亲征,打败了朱高煦。谋反是死罪,哪怕是贵族内部的谋反,可宣宗依旧念及旧情留下的朱高煦一命。虽然留下一命,但宣宗对其手下就没那么多的感情了。明王朝第三次对武将的清洗就此展开了,其结果就是后来对抗北边的少数民族时无人可用。导致明王朝北部防线全部收缩,成祖时期利用分化压制,防止一家独大的北部终于无人压制。后面为土木堡之变也奠定了基础,这也是宣宗在军事上的一次败笔,明王朝后期也一直深受其害。
宣宗任用贤臣,进一步提高了内阁的权力,赐予内阁票拟的职能。票拟是各部官员传上来的奏折上,内阁大臣在后面写上内阁的建议和解决措施。宣宗一般也采用内阁的决策,这也无形中提高内阁的地位。对于宦官,宣宗给其认字和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事效率。后果就是宦官在内阁将奏折传到皇帝这一环节上,可以有滥用皇帝的权力。
宣宗是典型的守业皇帝,从小跟着成祖。了解到农民的辛苦,在位期间重农抑商。鼓励开荒耕田,减轻农民税赋。在官场上,宣宗大力治理贪腐,整顿奢靡之风。宣宗时期,各地官员狎妓成风,宣宗大力扫黄。关闭官妓产所,对于狎妓的官员一律开除并不得录用。宣宗整顿下,官员不敢明目张胆的去,私底下却依旧有进行。宣宗去世后,一下子就反弹了起来。一直到明王朝的覆灭,秦淮河的胭脂才逐渐散去。
宣宗在位时间不是很长,仅在位十年。逝世的时候才三十八岁,与父亲治国的时间加起来总共也就十一年。虽然在位时间短,但“仁宣之治”后世人称作堪比“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