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几乎目不识丁的农村人,母亲一直在家务农,照顾一双儿女。父亲是矿工,人生大部分时间在出卖苦力中度过。
父母聚少离多。记事起,父亲长年在外省务工,每年临近除夕回家,过了年才初几就离家。双亲一年中相聚的时间,不过二十天左右。
父辈一代几乎都在外省当旷工,在我上小学的几年里,就耳闻目睹了多起死难事故。父亲也曾受过严重工伤,腿被跌落的矿石砸中,至今仍有明显凹陷的疤痕。
那时我才上小学。母亲接到消息,惊惧不已。那是母亲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一个人坐火车,去照顾千里之外受重伤的父亲。
家里才装固定电话,年迈的奶奶照顾我和弟弟。不知道父母在外面经历了什么。如今想来,必定有许多心酸不易。
几个月后,父母一起回来了。父亲拄着拐杖,一条腿覆满了石膏。之后,父亲在家修养了数月。那是父母婚后几十年相守最久的日子。
爷爷早逝,奶奶独自将大伯、父亲和姑姑拉扯大。大伯婚后就分家,父亲与奶奶和姑姑一起只分得两个房间的小屋。
父亲那时才十八岁,被迫担起了抚养他的母亲和妹妹的义务。分家当晚,父亲偷偷哭了一夜,发誓要过上好日子,踏上了辛苦半生的打工之路。
父亲很有决心,颇能吃苦,几年时间就扩建了小屋,有了六个房间,还给妹妹办了体面的婚礼。
向外公家提亲那年,父亲才21岁,母亲还未满18岁,还是个懵懂的小姑娘,在家帮哥嫂照看孩子。
父亲虽然勤苦盖了房子,但家中只有他一个劳力,生活仍旧清苦。外公原本不愿意,外婆和母亲心善,看重父亲踏实勤劳允了婚事。
三年后父母成婚,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母亲刚结婚时,常常食不果腹,有时还要找邻居借粮食。但她从不抱怨父亲,尽心尽力照顾奶奶。
我虽生在农村,比起同龄小孩,却没吃过什么苦。记事起,已经衣食无忧了。在小伙伴们为了学费苦恼时,我偶尔有零食和零花钱。那都是父母艰辛努力,辛苦打拼来的。
父亲在外时,与母亲联系很少。刚开始通讯困难,一年才有一两封书信。母亲自学能认一些字。父亲读了两年书,基本书写不成问题。
后来村里装了电话,父母为了省钱,半个月才打一次,每次几分钟。一般问下彼此的近况,以及庄稼和孩子,从没听到父母说过甜言蜜语。
关于父母之间温暖的记忆,最深刻的是双亲在灯下的絮语和母亲在寒冷冬夜的守候。
早年交通不便,父亲要赶火车再转几趟汽车才能到家,抵家时常常已近午夜。母亲提前得了信,晚上待我和弟弟睡下,就坐在灯下做针线等着父亲。
有时候车子晚点,母亲等到了凌晨一两点,实在太困就阖衣小憩,听到一点响动就迅速起身。
父亲顶着一身寒气进门,母亲默默接过他的行李,端来早就备好的热水毛巾让他清洗,然后去厨房准备吃的。
我很警醒,听到动静就一骨碌爬起。不过,母亲是忙着照顾父亲,而我是猴急地钻进父亲的行李袋中找礼物。
填饱肚子,父亲就向母亲上交一年辛苦所得。双亲一起点算收入,我也常凑热闹,摸摸大钱过瘾。
之后到除夕当晚,父母不是去村中小店采买,就是在灯下算账或者封装散称的糖果。烛光中,两人并排站着,一边低声交谈,一边麻利合作,那是我看到的父母最亲近的时刻。
近几年,母亲性情剧变,对我们不再温言软语,总是消极怨怼,无端指责。弟弟和我苦不堪言,忍无可忍时会争论几句。
父亲从不与母亲争辩,只是默默听着。我实在不解问了缘由,父亲沉默良久才说:“你妈本性善良,一时钻了牛角尖,我是个男的让她没啥。当初我一无所有你妈愿意嫁我,就冲着这一点,我就该好好待她。”
前年,母亲意外摔伤住院,需要人长期陪护。父亲已近花甲,身体不好,得了消息连夜坐十小时火车,又转汽车赶到医院。
母亲生病时情绪很差,常常发火,言语刺耳。父亲一力忍让,陪着她在医院住了近两月,晚上就宿在病房。
母亲行动受限,大小便都是父亲贴身照料,从不嫌弃。才一出院,母亲就催着父亲继续去打工。但那以后,母亲对父亲态度好了许多。
如今,母亲体弱不能劳作,父亲将母亲接到身边,休息时间就陪着她,应了那句“少年夫妻老来伴”。
父母之间的爱情很沉默,很普通。他们是搭伙过日子的平凡夫妻,也是不离不弃的人生伴侣。对于他们,爱情没有山盟海誓花前月下,只是为对方努力,是无怨无悔的守护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