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子芜
从小到大,起了无数个早床。从没觉得特殊,现在,却觉得尤为珍贵。
当熬夜成为常态,睡懒觉也变得理所当然。
没有早自习,早操,不用上班,上课的时候,起早床为了什么?
生物钟?亦或是一份早餐?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寒冷的冬天,起得很早,离开被窝抛弃那仅有的一丝温存,走了很远很远,一路充满期待,不为别的,只为了嗦一碗粉,来一碗热干面,吃一份三鲜豆皮,喝一碗粥……不用赶时间,坐在那里,静静的感受着那一刻的美好。
人生中的某一个场景,日后总会在你脑海中挥之不去,不管过了多久,仍然记忆犹新。
记得初中那会儿,宿舍正对着食堂,中间隔着一个楼梯及半个小操场,住在四楼,每天都要早起上早自习。
每天早晨四五点的样子,食堂那边都会传来一阵阵笑声和说话声儿,还自带音效,不时的夹杂着“咣”的声音。
在寂静的早晨,声音显得格外响亮,一阵儿一阵儿飘来似的,忽远忽近,忽大忽小,真实却又缥缈。
终于有一天,起来上厕所,又听到了这熟悉的声音,走到外面的阳台,借着食堂暖黄的灯光,透过外面的一层玻璃,看到里面的几个人围着一张大圆桌边和面做包子馒头,边大声聊天,还不时的哈哈大笑,高低起伏的声音伴着面团打在面板上面的声响像一首打击乐。
那一刻恍然大悟。
回去睡了大约一两个小时,学校的广播就响了。迷迷糊糊的穿好衣服,去洗漱时,仍睡眼惺忪,此时食堂的灯已经变成了明亮的白色。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三首歌,但每每都是刷牙时听到这首声嘶力竭的《水手》。广播的音量调得很大,似乎要摇动整个学校,以至于我时常会想,住在学校周边的人家是如何忍受的,为什么没人投诉。
三首歌循环播放,听完后睡意全无。学校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记忆中,那三年,食堂里传来的那种魔性的声音从未变过,广播里的播放的那三首歌曲从未变过,早餐时那些巨难吃的包子从未变过。
日复一日,循环往复,渐渐习惯。三年也悄然溜走。
这么多年过去了,时常会莫名的想起他们和面时的那个场景,也时常会想起在一片漆黑中早起的我们。直到现在,对那个陪伴了我三年的包子,依然念念不忘,不是因为它好吃,而是难吃到令人发指。
那时,学校封闭式管理,即使早餐种类少,难吃,也没得选择,不然就没得吃了。
现在,选择很多,我却少了那份念想。
高中时,放月假回去,在奶奶家,她总是早早的起床,但不会叫醒我,等我懒觉睡得差不多了,才让我吃早餐。不管多晚,都会等着我。
放寒假回家,早上不愿起床,妈妈会一遍一遍的喊我,似乎永远是在梦里听到她让我起来吃饭。我再怎么拒绝,非得把我喊起来不可。 在她眼里,早餐格外重要。
后来,去了她工作的地方,才发现她和我爸因为要上班,每天太累,早上也不愿起太早,几乎没有好好吃过一顿早餐。每次都是随便买点吃的急急忙忙就去上班了。
现在,提起早餐,这些话很常听到。
“昨晚失眠了要补觉”。
“太早了起不来”。
“天气太冷了不想起”。
“晚上吃太多没胃口”。
早餐成了一种赶时间时又不得不吃的累赘品,亦是一种想吃又有各种理由不吃的奢侈品。
在上课的路上,在教室,在街上,总能看到端着一个碗,亦或拿着几个包子狼吞虎咽的人。
所以, 如果有人陪你吃早餐,好好珍惜。
如果你一个人吃早餐,也要好好享受。
下一次,当别人问你起这么早干嘛的时候,你能理所当然的回一句“吃早餐”吗?
愿你无论何时,都能晚上不失眠,早上有好胃口,睁眼有好心情,闭眼能有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