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翻出一双手工小布鞋。
奶奶们那个年代,差不多女性都会做布鞋,妈妈们那代会的不多了,我们这代,估计是凤毛麟角。
虽说是小小一双鞋,也是里里外外好多道工序,相对大布鞋一道都不会少,只是尺寸小些,所用材料少一些而已。
用浆糊糊底子,然后对着鞋样剪帮子,底子干了,就开始整齐的纳底。听妈妈说,之前,如果男的脚大,45码以上,纳底,一只鞋底都拿不起,当然,并非真的拿不起,而是锥不动。
底子、帮子都弄好了,还要一针一针缝合,会做鞋的人,别人穿着满脚好走路又舒适,不会做的,做出来别人穿起怎么穿怎么夹脚。
这么多年,它不但还存在着,而且出落的更加精致。
小时候,它就是“电扇”,边缘没有缝制,时间久了,就容易破破烂烂,像济公的那把一样。实在太旧了,就不扇人了,扇火。
蜂窝煤球炉子,开始加引火的柴,就需要用扇子扇,燃的很旺时,可以停止扇了,加上煤球,就等着把它引燃。
纯石头猪圈,像砌墙一样,一块一块大石头堆砌而成的。冬天很冷的时候,就把外面堆一些高粱杆。
这个土房子,下面一层是喂猪的,曾经路过,遇到一头猪,我们叫它猪八戒,因为俩大耳朵耷拉着,都向鼻子中心靠拢,差不多把眼睛全盖住了。
上面一层就码的柴火和农具。
石滚,打稻谷用的。白天,稻谷从地里背回来,晚上,整整齐齐一排又一排铺好满满一场院,然后把牛套着,装上农具和石滚,赶着牛转一圈一圈又一圈,谷子就被碾压下来。
大人们忙半夜,小孩子们就跟着在谷堆里嬉戏滚闹,大人吵一吵孩子们,孩子继续,大人也就不管了。
小时候的猪槽,相当于人吃饭的碗,长大后的水槽。
祖辈人真厉害,居然凿石头做猪槽,虽然凿起来很耗时,但是一旦弄好,就可以使用很长时间。
猪槽很多,如此精致的却很少。让它成为水槽,也不失为一个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