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左传》曰:“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若不幸而过,宁僭不滥”。
是谓:和而不同,宁缺毋滥。简曰:和宁。作谓语。
但其实,今天要说的和宁是个人,货真价实的一个人,宁缺毋滥的一个人。在这里,不生产文字,只做和宁的搬运工。
1、
和宁是个人其实在很多年以前就被确认了,同时被确认的还有他是个男人。
是的,像所有的人一样他也有性别、脾性、喜怒哀乐等等,确认这些的关键是在于提示各位看官要像看待正常人一样的看待和宁,并不要因为两句古语就把他升华到云里雾里去了。
和宁诞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像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样,他的人生发展也经历了诸多波折,可谓动荡不息。
小感冒大发烧在和宁的幼儿时期肯定是家常便饭,不提也罢。到了少年时期伴随他的就变成了这青一块那紫一片,诚如前面说的让大伙像看正常人一样看和宁,他的这些经历也都其实是每个人有的经历。
和家有儿初长成。在食用了二十多年的五谷杂粮和防腐剂等类别的东西后,一一米七二、三,笑容可掬,体型偏瘦,肤白貌能看的大男孩就这样一本正经地站在了人们面前。
说一本正经并不是说他不知害羞也不是说他无比淡定,只是让人觉得一本正经。这在于他给人的第一感觉。
和宁给我的第一感觉在很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悄然来临,一如所有的青春除了肾上腺素的飞扬就剩二逼的行为飞扬了。
是的,在那个肾上腺素满校园飞的时代我遇见了那个二逼兮兮地和宁。
到底有多二,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足以证明:传说他可以脸不红心不跳的给心仪的女孩当面送情书(当然,据说打的是别人的名号);
传说他可以在老师讲课的途中一声不吭,大摇大摆地走出教室(他没病,只是不想上课);
还有传说他可以淡定地提着他的小音响,音量调到最大的招摇过市,即使里面唱的是《最炫民族风》(后来知道他并没有欣赏歌的情调,他只是图声音大)。
在那个二逼的青春里遇到这样一个二逼的人其实也不足为奇,大伙清一色的二逼你不二逼反倒有点傻逼了。
但二逼归二逼,有些人二逼的恰到好处,有些人却二逼的没有了好处。
和宁是那种没有了好处的二逼,这在很久之后的老同学聊天里慢慢渗透了出来。
2、
和宁之于男生的不好主要是他搀和了太多,这样坑别人小伙无从着力,和宁之于女生的不好主要是他没搀和到底,这样坑人姑娘也难回头。
所以在这种剪不断情已乱的纠结里,所有被和宁搀和过的男孩女孩最后都把不好扔给了他,那些男孩女孩一致的认为就是他的搀和才导致他们的无疾而终。
但和宁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足球比赛能进球关键在于踢球者的能力而不在于守门员尽不尽力。
所以和宁得出最终结论:他们的无疾而终并不是他们的不坚持,而是我总比他们坚持的多那么一点点。
多么励志的故事,多么鸡汤的话。只是这些都没用,和宁认为的只是和宁认为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还是逃不脱大伙的群攻。
有人说他当年差点就成全了黄河岸边的石头向往大海的夙愿,这么说是因为他当年陪着一姑娘去黄河边逛,姑娘心情不好,来源于和一男生的暧昧不清,导致了自己的不知所从。
通常情况下人的心情不好有两个极端,一个是要么什么都不做,一个是要么做到不停。
姑娘显然是要做到不停的那种极端,她不停地往黄河里扔石头,跟在一边的和宁估计是看姑娘扔的太寂寞了,所以开始陪姑娘一起扔,这样一来二去,两个人一会的功夫就把手底下的一层石头扔完了。
裸露出了泥土,姑娘看着兴奋,一下子来了兴致,说,我们写名字吧,把讨厌的人的名字写下来,然后用石头埋掉,再也不用看见。
说着姑娘就开始写了,和宁一时半会想不到自己讨厌的人,所以只能看着姑娘写,姑娘写完后他再帮姑娘用石头埋掉那个名字。
姑娘回过头问他写了谁的名字,他说自己没有讨厌的人所以没有写,姑娘嗤之以鼻,心想:假清高。
所有的故事都有虚构的部分,所有的人也有假的一面。
在很多年后今天,和宁到底还是没有说出他喜欢过那个姑娘。这是和宁假的一面。
他口里未说,但他所做的一切在时刻提醒着大家:我要和这妹子好了哦,大伙注意啦,能鼓掌的时候尽量不要冷场,能回避的时候尽量做到自然走开哦。
我们在该鼓掌的时候也真的没有让他们冷过场,像所有成功的爱情一样,添油加醋很重要,作为添油加醋的我们要时不时地给他们怂恿和假事真说,让他们感觉他们真的已经在一起了。
我们在该回避的时候也真的做到了自然地走开,像所有成功的爱情一样,单独相处很重要,我们在为他们制造的那些单独相处的时间里,我们去吃了牛肉面,我们去宿舍睡了觉,我们去操场打篮球。
他们做了什么,没人知道,这是个终极问题:那些单独相处的男女到底在做什么呢?
所谓男追女是海底捞针。和宁追女孩全靠脸刷。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他反其道而行之,收起了自己的厚颜,放出了自己无耻。
他能淡定地在曾经追过的女生身旁走过并且问她要别的女生的QQ号,他也能淡定地约姑娘第一次吃饭让姑娘埋单自己拿走找零,他当然也能淡定地帮别人给自己追过了的姑娘送情书。
任凭时间流逝,任凭姑娘们嫁作人妻,任凭青春只能出现在回忆里,任凭和宁还是那么的二逼,关于和宁的往事注定是美好的。
《史记》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和宁说:一撬一掰,乃知我行还是你行。